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

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

ID:44118411

大小:162.1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18

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_第1页
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_第2页
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_第3页
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_第4页
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基于公民屮请政府信息公开事件的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4期转载•韩志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300387)摘要:木文以近年来得到新闻媒体关注的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事件为研究对象,综合归纳了公民与政府及其官员在申请信息公开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并分析了影响公民与政府及其官员行动者策略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公民与政府及其官员都是理性的行动者,他们策略性地采取行动,以实现控制信息或分享信息的目的。主耍作为表达性的社会活动,公益申请行动是受到公民权利指导的。

2、公民向政府提岀信息要求权,验证了《条例》的规则,具有倒逼政府的作用。政府面对公民的申请,具有天然的优势地位和制度资源。政府的创制能力提高政府及其官员的策略范围和应对能力。正是由于不同的行动资源、制度地位和制度约束状况,公民与政府及其官员在信息廨弈过程屮表现岀不同的行为取向和策略能力。关键词:公民申请;信息公开;知情权;权利;策略;行动资源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基金项目:国家社科棊金青年项H(O9CZZO3I);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H(09JZD0033)作者简介:韩志明:(1977年・),男

3、,湖南永州人,毕业于吉林人学,博士,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行政理论、地方政府治理和公共政策分析。1、问题的提出西方国家信息自由的思想源远流长。信息自由的程度与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公民权利的发达亦步亦趋。瑞典1766年制主的《岀版自由法》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信息公开的法令。目前世界上已经有80多个国家都有了所谓的信息自由法或政府信息公开法⑴。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法制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准备,2007年1月17H,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

4、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①,规定口2008年5月1H开始实施。《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民主和法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于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口由权、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强化对政府权力的监督等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政府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许多发达国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基本上都是采取了一条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道路,即先行通过一部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的信息公开法,培植信息公开的现代法治理念,然后在实践中不断打破政府信息保密的藩篱,逐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提高政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5、我国《条例》的岀台显然也是采用这样的制度策略。近年来,我国的政治学、法学和行政学等学科领域对包括言论自由(表达权)、知情权、政务公开(行政公开)、电子政务、民主行政、行政参与、行政监督、行政问责等在内的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虽然议题不同,但都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地触及到了信息公开的问题。直接对信息公开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信息公开和知情权的意义和作用的研究、对国外信息公开制度的比较研究、对信息公开的法律问题和制度建构问题的研究等,并且主要是规范性的研究比较多,而实证性的研究则不多见⑵。①为了表述上的简练和方便,《屮华人民共和

6、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下文屮一律简称为《条例》。综观信息公开的研究文献,研究者人多是立足于结构与功能的视角,一方面从宏观上阐述了信息公开对于公民权利(主要是知悄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民主政治、社会发展、权力监督(反腐败)以及建立透明政府等的价值和意义,总结了政务公开建设和电子政务发展等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则是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和文化意识等各个方面,剖析了信息公开进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并提岀了推进信息公开的对策和建议。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①是信息公开问题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对信息公开问题的研究多少都涵盖到

7、了公民申请的问题,并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公民申请的社会背景、制度环境及其问题与障碍等。《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带动了理论研究的热潮。相关的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1)对《条例》的制度理念、立法H的、公开原则、公开方式、公开目录以及知情权与信息公开的关系等一般性问题的规范性研究。相关的文献较多,这里不一一列举;(2)对《条例》实施状况进行检视和回顾(如陈建华等,2009;汪俊英,2009;周汉华,2009;等),分析信息公开面临的障碍,提出制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等;(3)对《条例》个别条款或规定进行的研究,如王锡锌(2009)、章

8、剑生(2009)等对第八条、第十四条关于不公开情由规定的研究,如钱影(2009)对第十三条关于公民申请资格问题的研究。此外,个别的研究者(王焕东,2009)非常粗浅地分析了公民巾请的现状、障碍及原因等。《条例》明确承认了公民的信息主权,在公民与政府之间重新划分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