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国公司的“价格歧视”策略

论跨国公司的“价格歧视”策略

ID:44122676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论跨国公司的“价格歧视”策略_第1页
论跨国公司的“价格歧视”策略_第2页
论跨国公司的“价格歧视”策略_第3页
论跨国公司的“价格歧视”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跨国公司的“价格歧视”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跨国公司的“价格歧视”策略2001-3-30国人早己关注到这一现象:一些外国的产品,在我国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反而低于该产品在生产国木国的销售价格。如日木的富士胶卷和美国的柯达胶卷在我国的售价远远低于其在H本和美国的售价。对这一“胶卷现象”,有人解释是外国生产厂家占领中国市场的惯用手段早期低价倾销占市场,后期高价赚利润;也有人解释是由于我国民族工业的支柱——乐凯胶卷的价格牵制作用。这些解释当然不无道理。爭实上,上述现象是国外一些人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一种常川的定价策略——价格歧视。那么,什么是价格歧视?生产者为什么要实施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对消费者的福利效果如何?怎样看待跨国公司的价格歧视

2、手段?在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即将全而对外开放市场之际,了解、研究国外企业的价格歧视定价手段无疑是必要的。一、价格歧视的基本原理关于价格歧视,法国学者泰勒尔(Tirole)曾给出一个粗略的定义:“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实物商品对同一消费者或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吋,我们就可以说生产者在实行价格歧视。”当一个企业面对两个或更多以某种形式互相分割而需求弹性乂不相同的市场时,价格歧视就成为企业可能采川的定价策略。企业在可能的条件下实行价格歧视策略,其主耍目的是为了获取比统一定价时更高的消费者剩余份额。按庇古(Pigou)的思想,价格歧视通常被分为三级。一级价格歧视是完全的价格歧视,当生产

3、者确切地知道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并且能够阻上消费者Z间的套利时,他便可以制定一个等于消费者保留价格的个体化价格,从而能够成功地获取全部的消费者剩余。二级价格歧视是牛产者通过消费者对不同消费的选择(自我选择机制)來间接地在消费者之间进行挑选。三级价格歧视是生产者利用可能观察到的某些与消费者偏好相关的信号(如年龄、职业、所在地等)进行价格歧视。与国内企业不同的是,跨国公司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各国、各地区的币场由于运输成木、贸易壁垒等诸多原凶使各币场Z间的套利不易发生,因而它更多地关注各国、各地区消费者需求的差异,也就是说,对跨国公司来说,在前而提及的三个等级的价格歧视屮,三级

4、价格歧视是主要的价格歧视形式。三级(多市场)价格歧视的定价依据以下的“逆弹性法则”:假定跨国公司以C(q)的总成木生产一种单产品,并且他通过买者的所在地将总需求分为m个市场。这m个市场有m个可以区分的向下倾斜的产品需求曲线。跨国公司了解这些需求曲线。我们假定,在各市场之间无法发生套利,跨国公司无法在一个市场Z内进行歧视(即使是二级歧视)。因此,跨国公司为每一个市场制定一个线性价格。令(Pl;P2,…,Pi;-Pm)代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并且令(ql=Dl(Pl),q2=D2(P2)…,qi=Di(Pi),…,qm=Dm(Pm))。代表需求数量。令q=q=5ZQ・(p)・n"代表总需求。跨

5、国公司通过选择价格來最大化他的利润MntIc(工卩仙))。

6、/=]/=!・D©)+pC厂C‘(g)・D血)=0「因而对所有的i得即:心一£边=2⑴Pi岭5=一心、式(1)中,^59』为第i个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那么,最优定价意味看跨国公司应该在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市场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在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市场上制定较低的价格。二、“逆弹性法则”的再考察运用“逆弹性法则”,可以比鮫全血地解释本文开始所提到的“胶卷现彖”。首先,产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是影响产品需求弹性的一个主要因索。一般说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人。如果两个市场的消费者收入水平有较大差距,从而导致

7、同一产品对两个市场消费者牛活重要程度不同,就会使两个市场的需求弹性差别较大。胶卷这类产品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因而它在发达国家的需求弹性较小,而在屮国,胶卷还属于非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大,那么,胶卷的生产者在发达国家制定较高的价格,以获取消费者剩余;而在中国制定较低的价格,以获得由于低价而大大增加的销售量。其次,产品的可替代性是影响产品需求弹性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一般说來,一种产品在某一个市场上有替代品,且替代品的替代作用较大,则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就比较大,反之亦反之。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开头所提到的一些人认为乐凯胶卷对外国胶卷的价格牵制作用是有道理的。正因为这一替代品的存在,使我国市场

8、对外国胶卷的需求弹性变得更人。再次,当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对某一产品尚不了解,还耒形成消费习惯时,这种产品在这一市场上的需求弹性就比较人,而当消费者熟悉了这一产品,并对这一产品形成了某种消费习惯后,这种产品的需求弹性乂会相对变小。因此,跨国公司的运川“逆弹性法则”,冇时的表现形式的确如木文开始所述。在某个特定的市场低价格销售,以便进入该市场,排挤竟争对手,按国际贸易术语,这种战术被称Z为掠夺性倾销,而在进入市场或排除竞争Z后,随Z而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