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大埔县虎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大埔县虎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ID:44137617

大小:121.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0-19

广东省大埔县虎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大埔县虎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大埔县虎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大埔县虎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大埔县虎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大埔县虎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东省大埔县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命题人:高一历史备课组第I卷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C.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政策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答案】D【解

2、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墟是考古发掘所证实商代都城遗址。殷墟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作物生长的情况,D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排除A项。B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项排除。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战国时期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产量的增加A.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开始使用D.阻碍了大土

3、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耕作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个体农民生产的产出比较多,这就推动了小农经济逐渐形成和发展。故A项正确。农业产量增加为手工业和商业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和交换产品,能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故B项错误。铁犁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提高。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是大土地所有制的瓦解,而不是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D项错误。3.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

4、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B.手工业技术传承保守封闭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D.手工业技术传承迅猛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记载的是“亳州”只有“两家能织”出“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的轻纱,所以他们两家“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目的是防止自己的技术外传,说明家庭手工业技术具有保守封闭性。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技术的推广,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亳州在全国丝织业领域中的地位,排除;D项,材料说的是通过联姻保证技术的传承,没有涉及家

5、庭内部的传承,而且也不能体现“迅猛发展”,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6、。4.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并未普及,但汉武帝执政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这是因为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D.小农经济的高度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的推广。故答案为A项。汉代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是在明清时期发展超过民营手工业,排除B项;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即水排,是在东汉时由杜诗发明,排除C项;铁农具得到广泛应用,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D项是结果

7、不是原因,排除。5.明代,许多商贾注意赶制时令性商品,如北京中秋节时,“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重阳节时,“市上卖糕人头带吉祥字”,“糕肆揉彩旗,日花糕旗”(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这反映当时A.商业经营具有品牌意识B.商品营销借助于民俗文化C.北京是全国的商业中心D.城市商业脱离官府的监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明代,许多商贾注意赶制时令性商品”反映出,不同的节日所卖的商品不一样,这体现出商品借助民俗营销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品牌意识,即没有招牌的字样出现,排除A;材料只是以北京为例,没有进

8、行比较,不能提出比较性的结论,排除C;明代城市商业没有脱离官府的监管,排除D。6.1488年版吴江县县志载:在苏州正南的农村,商人如果离家100里以外经商,让家人在家从事耕作,又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无信义的人。而在1548年新的县志编成时,这段文字则被删除。这一变化反映出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社会价值观念B.江南地区的经济结构出现了转型C.商人的经商环境发生根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