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专题一教学建议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专题一教学建议

ID:44143293

大小:78.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0-19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专题一教学建议_第1页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专题一教学建议_第2页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专题一教学建议_第3页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专题一教学建议_第4页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专题一教学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专题一教学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必修三·专题一教学建议提纲一、人文专题带来的问题二、苏教版教材编排特点与教学三、专题教学主要目标四、专题教学整体安排五、教学设计示例一、人文专题带来的问题面对这样几篇课文,我们最关心的自然是:教什么内容?怎么教?江山多娇——《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颂歌的变奏——《发现》《北方》《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大谈爱国主义?介绍一串作家生平经历?听一听唱一唱爱国歌曲?如何看待如下教学方案?“颂歌的变奏”——中外爱国名曲赏析会(1)赛前准备:利用课外时间,各小组查阅资料,选择不同国家的爱国名曲,了解其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

2、,鉴赏名曲。班级推选男女主持人各一名,负责督促落实赛前准备,策划本次比赛全过程。(2)比赛:参赛选手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主持人根据参赛内容,写好串词,精心主持。比赛时,既要播放名曲给大家欣赏,还要介绍其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以利于学生欣赏。主持人要安排评委打分,最后评出最佳推荐奖和最佳鉴赏奖若干名。建议根据教材编排特点组织教学。根据语文学习特点组织教学。根据教师个人特点组织教学。二、苏教版教材编排特点与教学以“人文母题”为线——突出了近年来鼓吹“人文性”的时代特色,有别于人教版教材编排。多少忽略了“语文”本体。出版社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它

3、的选修教材基本上都尽量从“学科知识与能力”角度编排。例如,编写《传记选读》时,草案亦是按“人文母题”编排,但在审稿时,专家们一致要求按“传记”的文体特征来组织教材。问题与建议如何将专题中的“人文核心”与语文知识、能力的教学整合起来?其实,从文章的难度和涉及的内容而言,本专题几篇课文放在“必修一”似乎更加合适。而必修一的许多课文又似乎更适宜放在高二上,例如,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无论从语言上还是从内容上难度都远超本专题的几篇文章,之所以将它安排在前面,只是因为“月是故乡明”这一“故乡母题”按理应该在“祖国母题”之前!但这一来,在实际教学中

4、就带来了一些麻烦。所以,有必要根据教材整体安排和学生实际情况做一调整。三点建议1、不在每篇课文教学中刻意凸现“热爱祖国”这一母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从文本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一不贴标签,二不灌。“祖国土”的情感教育内容渗透在教学中即可。2、适当强化文体教学。“散文”与“诗歌”教学是本专题核心方向(散文是一种“边缘、杂交文体”为什么会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文体呢?语文教学价值何在?文本本身的特点,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本专题内容浅近,语言也多属“常态语言”,适宜做基本的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语文训练。3、特别提醒——降低教学的基调:注重词

5、语句子篇章的教学。三、专题教学目标1、在内容上把握两个方面:“江山多娇”: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个体对祖国的热烈赞颂侧重“赞颂”(必读);“颂歌的变奏”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侧重“变奏”(自读或选学)。“赞颂”与“变奏”是一种爱国感情的两个方面。2、了解散文与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诗歌散文的阅读和写作活动A、关于散文教学B、关于诗歌教学3、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读方案4、基本的语言训练(词语积累和语句的体会)四、专题教学整体安排1、课时安排根据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规定,本专题安排9课时:

6、板块一:江山多娇——《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3课时)板块二:颂歌的变奏——《发现》《祖国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课时)写作:2课时。2、专题(板块)设计每一板块侧重解读一篇课文,其余根据专题特点、学生状况、教师专长进行加工重组。方案示例:板块一:1、文本细读:《长江三峡》2、朗诵活动:《祖国山川颂》3、音乐与文学:《肖邦故园》板块二:1、比较阅读——《对菊》《发现》2、诗歌鉴赏指导——“意象的叠加”3、品读与诵读五、教学设计示例《长江三峡》教学设计(一)板书文题,提问导入新课。问:关于长江三峡同学们都有哪些了解呢

7、?(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简略介绍。)(二)播放三峡片段录象(三)投影展示一段教师根据课文自撰的“三峡”介绍,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之一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写,力求生动传神,体现三峡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四)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相关段落,比较课文与自己撰写文段的异同(原文中增加的内容有和作用?其层次脉络如何安排?);思考自己可以从文中学到什么,在对比中又体会到什么。(五)齐读课文第一句,思考这句话的表达方式并体会其含义,说说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六)出示课文中一组词语,要求学生查找词典,弄清含义,并且在文中摘抄例句,然后将这些词句组合为一段介绍

8、三峡的写景散文。(七)教师补充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中有关文字,要求学生抄录背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二、《发现》教学设计欣赏一首诗,不是为了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