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课件 11.头 针

针灸学课件 11.头 针

ID:44166203

大小:419.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0-19

针灸学课件 11.头  针_第1页
针灸学课件 11.头  针_第2页
针灸学课件 11.头  针_第3页
针灸学课件 11.头  针_第4页
针灸学课件 11.头  针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学课件 11.头 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头针教学目标1.掌握头针的概念、特点;头针标准线的定位、主治。 2.熟悉头针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3.了解头针的起源和发展。教学内容概念一、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三、操作方法四、适应范围五、注意事项概念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又称头皮针、颅针。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有多种头针用于临床,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脑源性疾病的常用针法。一、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头部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

2、海,元神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是头针治病的理论依据。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一)额区(二)顶区(三)颞区(四)枕区额区[额中线][额旁一线][额旁二线][额旁三线][额中线]定位:额部正中,属督脉。自神庭穴 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主治:神志病、鼻病等。回顾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额旁一线]定位: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 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眉冲向 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主治:胸部病、鼻病等。回顾攒竹直上入前发际0.5寸[额旁二线]定位:在额旁一线的外侧,直对

3、瞳 孔,属足少阳胆经。自头临泣 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主治:腹部病、眼病等。回顾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额旁三线]定位:在额旁二线的外侧,自足阳明 胃经头维穴内侧0.5寸处向前, 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寸。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早 泄、子宫脱垂、眼病等。回顾额角发际上0.5寸顶区[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一线][顶旁二线][顶中线]定位:当顶部正中,属 督脉。自前顶穴 向百会穴,沿皮 刺1.5寸。主治:腰、腿、足的瘫 痪、麻木和疼痛 等病证。回顾前顶:百会前1.5寸[顶颞前斜线]定位

4、:从顶中线前神聪 穴,沿皮刺向颞 部的悬厘穴,贯 穿督脉、足太阳 膀胱经、足少阳 胆经、足阳明胃 经、手少阳三焦 经。主治:自上而下,分别主 治下肢、上肢、 头面部的瘫痪。回顾悬厘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1/4交点前神聪百会前1寸[顶颞后斜线]定位:从顶中线的百会穴, 沿皮刺向颞部的曲 鬓穴,贯穿督脉、 足太阳膀胱经、足 少阳胆经、足阳明 胃经、手少阳三焦 经。主治:自上而下,分别主治 下肢、上肢、头面部 的感觉异常。回顾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交点[顶旁一线]定位:在顶中线旁开 1.5寸,属足 太阳膀胱经, 自通

5、天穴沿皮 向后刺1.5寸。主治:腰、腿的瘫痪、 麻木、疼痛等    病证。回顾前发际正中上4寸,旁开1.5寸[顶旁二线]定位:在顶旁一线的外 侧,顶中线旁开    2.25寸处,属足 少阳胆经。自正 营穴沿皮向后刺    1.5寸。主治:肩、臂、手的瘫 痪、麻木、疼痛    等病证。回顾前发际上2.5寸,正中旁2.25寸(三)颞区[颞前线][颞后线][颞前线]定位:在颞部鬓角内,属足少阳胆    经、手少阳三焦经,自颔厌穴    向下,沿皮刺向悬厘穴。主治:头、面、颈病证,如瘫痪、麻    木、疼痛、失语、齿病和眼

6、病    等。回顾颔厌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悬厘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1/4交点[颞后线]定位:在颞部耳上方,属足少阳胆    经。自率谷穴向前下方,沿皮    刺向曲鬓穴。主治:颈项病、耳病、眩晕等。回顾曲鬓鬓角发际后缘,耳尖水平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一寸半(四)枕区[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枕下旁线][枕上正中线]定位: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    线,属督脉。自强间穴向下沿    皮刺1.5寸,达脑户穴。主治:眼病等。回顾脑户枕外粗隆上缘凹陷处强间脑户上一寸半[枕上旁线]定位:在枕上正中线旁开0.5

7、寸,与枕    上正中线平行,属足太阳膀胱    经。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    视眼等。[枕下旁线]定位:为枕外粗隆两侧向下的垂直    线,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玉枕    穴向下,沿皮刺2寸。主治:动作失衡等小脑病证。回顾脑户旁1.3寸三、操作方法(一)针具(二)体位和消毒(三)针刺法选用28-30号粗细,1.5-2寸长的毫针。一般选用坐位或卧位;常规消毒针刺法1.进针2.行针3.起针4.疗程教学参考进针针尖与头皮呈300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少,将针与头

8、皮平行,沿刺激区刺入0.5-1.5寸。如推进过程中针下有抵抗感,或患者感到疼痛较剧时,应立即停止推进,后退改变角度或重新进针。头皮分层皮层皮层下帽状腱膜层纤维组织紧密联系帽状腱膜下层疏松的纤维组织构成阻力小头皮分层行针头针的行针只捻转不提插。左右快速旋转达200次/分左右。一般可持续捻转2-3分,留针20-30分,留针期间每隔5分,重复捻针1次。起针如针下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