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头针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ID:18859734

大小:266.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9-26

头针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_第1页
头针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_第2页
头针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_第3页
头针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_第4页
头针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头针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节头针scalpacupuncture概念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头针简史20世纪70年代有医者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命名了头针线,并确定了相应的主治症。中国针灸学会拟定了《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简称《方案》),并于1984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会议上正式通过。目前对头针穴位标准线的名称和定位,以1989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标准针灸穴名科学组会议正式通过的《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为

2、准。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一)额中线【部位】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主治】癫痫、精神失常、鼻病等。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二)额旁1线【部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图5-45)。【主治】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及鼻病等。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三)额旁2线【部位l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四)额旁3线【部位】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条长1寸的线。【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

3、、尿频、尿急等。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五)顶中线【部位】在头顶部,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间的连线。【主治】腰腿足病,如瘫痪、麻木、疼痛,以及皮层性多尿、脱肛、小儿夜尿、高血压、头顶痛等。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六)顶颞前斜线【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百会前1寸)与颞部胆经悬厘之间的连线。【主治】分为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治疗上肢瘫痪,下2/5治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七)顶颞后斜线【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督脉百会与颞部胆经曲鬓穴之间的连

4、线。【主治】全线分为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中275治疗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八)顶旁1线【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线。【主治】腰腿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九)顶旁2线【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从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线到承灵穴。【主治】肩、臂、手等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十)颞前线【部位】在头的颞部,胆经颔厌穴与悬厘穴的连线。【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经神麻痹和口腔疾病

5、。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十一)颞后线【部位】在头的颞部,胆经率谷穴与曲鬓穴的连线。【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等。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十二)枕上正中线【部位】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之间的一条长1.5寸的线。【主治】眼病、足癣等。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十三)枕上旁线【部位】在后头部,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5寸起,向上引一条长1.5寸的线。【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十四)枕下旁线【部位】在后头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条长2寸的线。【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等。二、头针的适应证头针主要用于治

6、疗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失语、皮层性多尿、眩晕、耳鸣、舞蹈病、癫痫、脑瘫、小儿弱智、震颤麻痹、假性球麻痹等。此外,也可治疗头痛、脱发、脊髓性截瘫、高血压病、精神病、失眠、眼病、鼻病、肩周炎、腰腿痛、各种疼痛性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三、头针的操作方法1.体位根据病情,明确诊断,选定头穴线。取得患者合作后,取坐位或卧位,局部常规消毒。三、头针的操作方法2.进针一般选用28~30号长1.5~3寸的毫针,针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将针刺人头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人相应深度。三、头针的操作方法3.

7、针刺手法一般以拇指掌面和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操作2~3次即可起针。按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偏瘫患者留针期间嘱其活动肢体(重症患者可作被动活动),有助于提高疗效。一般经3~5分钟刺激后,部分患者在病变部位会出现热、麻、胀、抽动等感应。三、头针的操作方法4.起针刺手夹持针柄轻轻捻转松动针身,押手固定穴区周围头皮,如针下无紧涩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慢出针。出针后需用消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