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

ID:44176150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_第1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_第2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_第3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弘扬和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这为我国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因而,深刻认识

2、和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是现代德育的必然要求。一、德育与文化的关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关系,实质上是德育与文化的关系。因而,分析和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必须首先认识文化与德育的关系。从总体上来看,文化与德育之间是一种相互蕴含、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1.文化蕴含着独特的德育功能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的进步而发展。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这表明一切文化活动,都自觉不自觉地指向一定的道德价值。文化在“化人”

3、的过程中,与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是一致的,它隐性地执行着德育的功能。因而,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德育的基本活动。2.德育具有内在的文化属性德育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化的产物,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文化是德育的母体,德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文化之所以能“化人”,离不开德育这一内核。因此,在德育中势必会保留着文化的印迹。而且,从德育的内容来看,德育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无一能离开对文化的继承、借鉴和创新,德育的目标实质上是把一个人塑造成属于特定文化群体和文化

4、环境的“文化人”。可见,德育具有内在的文化属性。只有把德育放到文化的视野中加以思考,才能实现文化先进性和德育实效性的双重建构。德育不仅具有内在的文化属性,而且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承担起了传承和变革文化的使命和职责,对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德育的宝贵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想道德修养内容,其中的许多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与现代德育理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是现代德育的宝贵资源。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理念(1)德教为先的理念。主要表现为以德为首和以德为帅等思想

5、。比如,孔子要求学生做到“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主张先行德育,后行智育。司马光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从德与才的关系方面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2)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人贵于物的思想、民本思想等方面。比如,《尚书》中提出“人是万物之灵”的思想;管仲说过:“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概念。这些

6、思想对于现代德育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贴近学生思想特点和需要,提高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启示。(3)知行合一的理念。知与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特有的一对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孔子看来,君子应当是言行一致、以行为本的,而不能夸大言辞,超出所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则不是一般地讲认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而是更多地侧重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关系,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容(1)在思想教育方面,主要有:第一,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孔子说

7、:“饭疏食,饮水,曲胧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深蕴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国人的积极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第三,立志励志的理想信仰。孔子非常重视“立志”,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里,孔子把立志看成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2)在政治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有: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二,“家国一体”的整

8、体主义精神。中国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融为一体,重视整体利益和天下为公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思想。第三,“为政以德”的以德治国思想。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而,他强调道德教化是治国的基本准则。(3)在道德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是以“仁”为核的道德规范:第一,义利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