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122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ID:44184198

大小:370.7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19

122研究共点力的合成_第1页
122研究共点力的合成_第2页
122研究共点力的合成_第3页
122研究共点力的合成_第4页
122研究共点力的合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122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标准教案12.2研究共点力的合成高考对应考点:1、研究共点力的合成(学生实验)(学习水平B)课时目标:1、掌握合力和分力的关系重点难点:1、实验步骤知识精要:[【实验目的】研究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关系。【实验器材】图板、图钉、口纸、橡皮筋、弹簧测力计(2个)、刻度尺、量角器。【注意事项】1、不耍直接以橡皮筋端点为节点。可拴一细绳连两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节点,且节点应小点,以便准确记录0点位置。2、同一次实验屮,橡皮筋拉长时节点O位置一定札(同。3、不要用老化橡皮筋检查方法时用一个弹簧拉橡皮筋,要反复做儿次使橡皮筋拉到相同的尺度,看弹簧秤示数冇无变化。4、细绳套应适

2、当长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方向画玄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0点连线用来确定力的方向。【探索研究】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人小与分力的关系。根据图2・21给出的器材,先在图板上固定一张口纸,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纸边,将带两个绳套的另-•端放在纸血上,测力计可以拉住绳套使橡皮筋伸长。【猜想、假设】猜想并假设合力大小和方向与分力可能存在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的假设?讨论一下,如何记录测得力的人小?怎样做到等效替代?图2-21【实验设计】简要写出实验步骤:1>2、3、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改变两分

3、力Z间的夹角再做一次,写出结论。弹簧测力计的使川:1、弹簧秤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赞秤调零厚互钩水平对拉,若两只弹簧秤在対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肓•到相同为止。2、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若不在应校正零位(无法校正的,要记录零谋差)3、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弹簧不可与外売相碰或摩擦。4、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5、谋差分析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1、实验目的、原理【重点知识提示】:实验H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原理利用等效法,当两个力共同作用使橡皮筋伸长到节点0与一个力作用使橡皮筋伸

4、长到节点0时,这个力就是前两个力的合力。2、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细芯铅笔。3、实验步骤与器材调整: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上,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秤分别勾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节点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4・1,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力的大小),用铅笔描下0点位置及此时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力的方向)。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0点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费秤的读数F

5、和F2的图示,以巧、F2为邻边用

6、铅笔及刻度尺完成平行四边形,两邻边所夹的对・角线为合力F的方向。5)只川一只弹簧秤勾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同一位置0,记下此时秤的示数F及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按同样的标度作出F的图示。6)比较F’与F的大小和方向。7)改变F】和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做两次实验,得出结论。4、注意事项:1)木次实验屮,以橡皮条的伸长(节点到达某一位置)来衡最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在同一次实验中应使两种情况下节点到达同一位置。2)实验前,首先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正确,实验屮,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使用时不能超过弹性限度,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卜-一位。3)画力的图示时,

7、标度的选取应恰当,要严格按几何作图法求合力。5、数据处理及谋差分析本实验的主要误差來源于读数、作图,此外还有弹费秤本身的误差,因此,首先应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准确,在实验屮拉细绳时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对刻度,按有效数字记录示数,作图时要准确,两个分力F】和F?间夹角不能太大或太小,耍按实验的要求进行操作、读数、作图,即使存在误差,也应该是止常的,不能川数据拼凑使实验非常完美,也不能只用特殊角度而不管其一般性。【例题详解】【例1】图4・2是卬、乙两位同学在《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若用F表示两个分力片、F2的合力,用F表示

8、F】、F2的等效力,则可以判断(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尊重客观事实的。解析由题设可知.F为巧和F2的合力,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所得,而F'是F】和F2的等效力,即用一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的拉力,显然F的方向应在细线的方向上。F的方向与细绳在同一直线上,故甲同学是尊重事实的。点评本题解答的焦点在F的方向的确定上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都有误差.这是正常的,但乙同学很明显在F,的方向的确定上违背了实验的要求。作图是错课的。(这点是实验原理要求)【例2】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川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0点。

9、以下操作中错谋的是(A、C、D)A.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