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课时二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课时二

ID:44207813

大小: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9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课时二_第1页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课时二_第2页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课时二_第3页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课时二_第4页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课时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课时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课时二】【学习目标】1、加深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能灵活运用万有引力定律估算天体的密度。3、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双星问题。【重难点】天体密度的估算和双星系统问题。【知识回顾】1、如果己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半径门太阳的质量M,地球的质量m,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公转的线速度v=,角速度w=向心加速度a=2、计算天体的质量主要有两种方法:(1)忽略天体自转的影响,利用天体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GMm/R2,可得到计算天体质量的表达式,其屮GM=gR2是常用到的一个替换关系,被称为“黄金代换”。Mm宀(2)根据天体的圆周运动,即其

2、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捉供,即Grfr/rr,可得r~「M=,由此可知,只要知道了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周期T和卫星与行星之间的距离「,就可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测量天体的密度1、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求天体的自身密度Mm41在该星球不自转或该星球的自转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由mg二G?笋和欣?,得P=~^R,其中g为天体表而的重力加速度,R为天体半径。2、利用天体的卫星来求天体的密度可认为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若卫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周期为T,天体半径为R。你能根据这些条件计算出天体的密度吗?当天体的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吋,

3、其轨道半径r近似等于天体半径R,则天体密度为3兀P7GT2探究点二:宇宙中的双星系统1、在宇宙中有这样的一些特殊现象,两颗靠的很近的天体,它们绕其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把这样的两颗星称为双星系统。这两颗星必须各自以一定的速度绕某一屮心转动,才不至于因万有引力作用而吸在一起。己知在某一双星系统中,如图所示,双星的质量分别为mi、m?,mi

4、规律总结:(1)两颗星都在做匀速圆周运动,两颗星的向心力大小相同,是由两星Z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2)两颗星的角速度相同(①=02),旋转周期相同(”二匚),线速度之比等于旋转轨道半径之比(片:冬=斤:D)。(3)两颗星绕共同的中心转动做圆周运动时总是位于旋转中心的两侧,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4)旋转中心距质量较大的星体较近,厂]:r2=m2:mx【阅读】研究双星系统的意义近年来,天文学家们发现,大部分已知恒星都存在于双星甚至多星系统屮。双星对于天体物理尤其重要,因为两颗星的质量可从通过观测旋转轨道确定。这样,很多独立星体的质量也可以推算出来。在银河系屮,双星的

5、数量非常多,估计不少于单星。研究双星,不但对于了解恒星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多样性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了解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达标检测】1、在宇宙发展演化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宇宙膨胀说”,就是天体间的距离在不断增大,根据这理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情况与现在相比()A、公转半径较大B、公转周期较小C、公转速率较小D、公转角速度较小2、一艘宇宙飞船沿着围绕未知天体表面的圆形轨道飞行,航天员只用一-块秒表就能测量出的物理量有()A、飞船的线速度B、飞船的角速度C、位置天体的质量D、位置天体的密度3、宇宙中两颗相距较近的天体均为

6、“双星”,它们以二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而不至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吸引到一起。设两者的质量分别为g和m2,两者相距L,求:(1).双星的轨道半径Z比;(2).双星的线速度之比;(3).双星的角速度。【能力提升】4、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登上月球,假设儿年后,我国第一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表面,如果他已知月球的半径,那么他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已知质量的祛码,能否测出月球的质量?应该怎样测定?5、两个星球组成双星系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星球中心距离

7、为L,其运动周期为T,求两星球的总质量。【当堂检测】6、1789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首先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能否估算出地球密度?【小结与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测出天体的密度吗?2、宇宙屮双星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