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地位與科學概念學習關係的探討

小組地位與科學概念學習關係的探討

ID:44218660

大小:291.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9

小組地位與科學概念學習關係的探討_第1页
小組地位與科學概念學習關係的探討_第2页
小組地位與科學概念學習關係的探討_第3页
小組地位與科學概念學習關係的探討_第4页
小組地位與科學概念學習關係的探討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組地位與科學概念學習關係的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組地位與科學概念改變關係的探討—以「物質狀態與氣體性質概念」為例藍偉瑩私立金陵女子高級中學TEL:(02)29956776Ext504E-mail:lan6102@ms41.hinet.net楊文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TEL:(02)29322756Ext217/218E-mail:wgy(3)cc.ntnu.edu.tw本研究透過對於小組成員地位與概念的探究,探討小組地位對於概念改變的影響。以國三的一個小組為研究對象,並發展「小組結構問卷」、「概念類型問卷」、「物質狀態與氣體性質概念問卷」

2、與「活動教材」等工具,以了解小組中之地位分化、各成員的概念內容與活動前後概念改變的情形。再輔以小組觀察的田野筆記與錄影帶之質性分析,探討地位對於小組概念互動的影響。結果發現:理化課之小組活動內容與學科知識相關,互動活動受學望影響;高地位學生的概念改變具有規則性,朝向較高層次(過程)的概念演進;低地位學生則相異。關鍵字:小組地位、概念地位、概念改變。一、研究背景九年一貫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課程目標提到一「培養與人溝通表達、團隊合作以及和諧相處的能力。」(邱美虹,2000)強調透過動手做的機會,培養學生思

3、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期望教師藉著學生的實驗與討論,進而建構學生的知識。由此可知,學生間的科學概念學習與互動將成為科學教室的重要成分。學生概念形成因所處環境與文化而異,這些外在的因素將型塑學生概念生態(conceptualecology)o學生概念生態中存在各種不同的想法,這些想法來自於與社會互動所建構的,不同的互動情形勢必對於所建構之想法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決定該想法於生態中的地位。概念地位高低的產生除了來自於概念之可理解性、合理性與豐富性外,地位高低同時決定於概念訊息之來源與互動品質。學生之概念學習

4、除來自於教師與課本外,亦受同儕影響。教師於教學過程中並無法與學生取得直接溝通,因此學生所建構的知識與教師所期望的常存在著差異,學生對於無法理解的概念透過與同儕間的互動獲得了解。因此,同儕間的互動對於概念學習與改變的影響,便成為科教研究應關心的重點。二、研究目的與問題本研究以Chi(1992)之本體分類論,分析小組成員之概念,進而探知小組成員間地位對於個體概念改變之影響,並了解小組地位變動與概念改變間的關係為何?三'研究設計(一)研究樣本:本研究樣本為北縣某私立中學五位國三學生所形成之小組。五位學生的班級

5、地位為普通或受忽略者,且五人之「物質狀態與氣體性質」概念類型相異。(二)研究工具:本研究擬找出不同學生的地位、概念內容與互動情形。研究工具一與二為兩種不同測量向度的小組結構問卷,結構問卷一用以決定小組學望與人望地位;而結構問卷二,則找出小組活動地位。研究工具三概念類型問卷,本研究工具於前後測使用,目的在了解受試者對物質狀態與氣體性質概念內容所涉及名詞的了解,進而探討受試者之概念地位的高低。研究工具四「物質狀態與氣體性質」概念問卷,用以瞭解受試者之概念內容。此問卷之信度考驗共計施測兩個國三班級86名學生,

6、每班施測時間為30分鐘。結果Lambda6(L6)值為0.8325,而Alpha值為0.7135。研究工具五「活動教材」,本研究工具目的在於透過對於「物質狀態與氣體性質」概念活動的進行,了解受試者之認知與同儕互動間的關係。活動教材共包含五個部分,各活動內容、施測方式與日期如表一。表一活動教材內容明細活動活動名稱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施測時間一物質狀態概念圖物質三態粒子圖示與概念圖。獨立思考與討論11/17■—物質狀態閱讀物質三態概念閱讀。閱讀與討論、個人與團體問題解決11/24氣體性質PO玖一)三個波以耳定律

7、之POE實驗。個人與團體POE、討論與實驗。12/01四氣體性質PO玖二)三個查理定律之POE實驗。個人與團體POE、討論與實驗。12/09五綜合討論POE三個關於物質狀態與氣體性質的POE實,驗。個人與團體POE、討論與實驗。12/17(三)研究流程:研究工具施測流程為:概念類型問卷、「物質狀態與氣體性質概念」問卷、結構問卷一、活動教材、概念類型問卷、「物質狀態與氣體性質概念」問卷、結構問卷二。(四)本研究之概念分析採用本體分類論的方式,分析各成員所擁有的物質狀態與氣體性質概念,並分析其概念改變的情形

8、。四、研究結果與討論(一)小組地位測量方法探討將結構問卷一,依據Coie(1988,引自邱旻昇,1999)模式處理。以提名法方式,要求學生舉出小組中理化最好、最差及最喜歡、最不喜歡的同學各一名,再依小組成員所得正向及負向提名數分別標準化,求出正向提名與負向提名之Z分數,分別求出個別學生之社會影響分數(SI)與社會喜好分數(SP),依SI及SP將小組成員分類。在人望方面分析發現:最初小組內地位關係不穩定,然而人望之分化情形於最後兩次活動時呈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