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叙事研究(格非)

小说叙事研究(格非)

ID:44241223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小说叙事研究(格非)_第1页
小说叙事研究(格非)_第2页
小说叙事研究(格非)_第3页
小说叙事研究(格非)_第4页
小说叙事研究(格非)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说叙事研究(格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小说与现实关键词:现实与存在“新写实主义J1、小说回到了伟大而平庸的凡世,以表现琐屑的日常生活为己任,它亲切可感,沾染了生活的露珠和芬芳;2、过分沉醉于琐屑的日常生活经验的陈列,从而丧失了个人对存在木身独特的沉思。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说:“在社会现实的外衣之下隐藏着另外一种现实,那是一种潜在的存在,它是一种尚未进入大众意识的真实。作家的使命之一便是对这种现实进行勘探和发现。”在1857年前后,现实不再是一个充满戏剧性事件的圆满的线性结构,而是充满了偶然性的松散事实的总和。《包法利夫人》第一章中对帽子的描述不再是构成小说情节的重要道具——就像屠格涅夫曾经评述过的那杆著名的猎枪一样

2、,仅仅是现实的片段。【备注】1857年的法国发生了什么?当时在位者是拿破仑三世,审查制度严格,可是这怎样影响到文学创作,我还是不太明口。加缪在《局外人》中或多或少流露出某种理想主义的温情。这种温情通过意志和回忆对绝望作出了抚慰,它使作品的表现现实的力度大大削弱。世界木身依然一如往昔的宁静、可爱,问题是“我”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卡夫卡的主题又一次重现。将物化作为小说的中心内容之一,并非始于法国新小说。除了新小说的作家,加缪和萨特之外,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无疑是两位重要的开创者。所不同的是,卡夫卡运用寓言的方式,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更加关注现实在个人心理上投下的阴影的分析,

3、更加注重个人充满激情的反叛。托尔斯泰晚年写作中的“转型”,一方面表明他的目光的焦点由外部现实转向个人心灵的深处,更为重要的是,他力图从充满矛盾的个体存在中找到生存的理由与出路。“现实”在他心灵屮投下的阴影越來越隐晦。《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自杀”这一突发事件完全是作者即兴的处理。托尔斯泰听任自己来到现实和存在的边缘。巴赫金认为作家应该具有“两种视野”,第一视野照例会触及到重大的社会现实的本质因素,阐释自己和那个特定时代的关系;第二视野所关注的是对自身的认识、反省、追问。“存在”是是一种尚未被完全实现了的现实,它指的是一种“可能性”的现实。鲁迅早期的作品试图把握现实,而自《野草》诞

4、生,作者将目光更多地投向自身的存在本身,意义搜寻而不可得进而转变为对无意义的反抗。7.25第二章作者与读者关键词:期待与满足、虚设的读者、介入与诱导“期待与满足”作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最常见的心理状态,它导致了读者与作者之间张力空隙的产生,也给作者使用叙事技巧留下了空间。一般来说,一位优秀的作家都会拥有一批固定的读者。“正如对那些生活厌倦、忍辱负重的人来说,文学的价值就是安慰,就是劝解,而对那些饱食终口,脑满肠肥的人来说,文学的价值就是调味品,而对于那些准备寻求新的境界,寻求更高层次上的觉醒人生的人来说,文学更大的价值就是一种复活。”(阿米斯《小说美学》)杰作犹如大动物,它通常具有宁静

5、的外貌。(波德莱尔)很多读者永远无法了解的一点是,“真止的作者”与读者毫无关系。重耍的是作品本身,而非作者。早期的小说家在作品中引导读者的方式以直接介入叙事为主。比如理查逊、笛福、菲尔丁的作品,屮国的章回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19世纪中叶,小说的叙述方式出现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它导致了“有节制的叙述”方式的出现。在中国,《红楼梦》的出现标志着成熟叙事方式的诞牛。在欧洲,作家从作品中退出只是作为一种策略岀现。托尔斯泰和托马斯•曼虽然并不自己介入故事,但他们往往通过主人公去发表自己的某些看法。无论是《红楼梦》还是《魔山》,作者实际上并未完全隐退,只是换上了一套伪装。到了20世纪

6、50年代,这种状况才出现了根木性的变化。反讽这一叙事方式对读者的引导实际上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的秘密交流和共谋。第三章故事关键词:故事结构、故事的走向、故事的内核、强度与速度的安排中国传统小说由于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常常使故事陷于“中断”,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丢开一条线索,去讲述另一条线索上的故事。传统故事的两犬特性:吋间的延续、因果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小说的故事组成往往依赖于戏剧性的冲突与巧合,而一部分现代小说组织故事依据的是牛活或存在自身的逻辑和规律。现代主义小说的用全景式、共时性的故事结构代替了传统小说线性的、历史性的故事结构。例如“目击者提供证据体”的小说是共时性的,

7、“意识流”则完全打破了故事的时空。现代主义代表作家克洛德•西蒙的代表作品《农事诗》和《弗兰德公路》中,故事的呈现是以一组组个别的画面组合完成的,画面与画面的拼接构成了时间序列(类似蒙太奇)。米兰•昆德拉认为,每一位真正的小说家都在等待听到那种超越个人意识的智慧之声,那就是小说本身的智慧。现代小说所依据的完全是一种心理逻辑。乔伊斯将这种逻辑称为“感觉上的和谐一致”,普鲁斯特命名为“活跃的,无可确定的记忆”。福克纳的《喧哗与躁动》中,故事的走向完全是通过人物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