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研究现状分析

柏格森研究现状分析

ID:44244069

大小:4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0

柏格森研究现状分析_第1页
柏格森研究现状分析_第2页
柏格森研究现状分析_第3页
柏格森研究现状分析_第4页
柏格森研究现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柏格森研究现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柏格森研究现状分析内容摘耍:21世纪以来,柏格森研究已成为西方学术界最活跃的思潮2—。国内研究虽然在数量和质量上较前期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从总体而言仍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这种地位与柏氏思想本身的非破坏性和非功利性关系密切。在盛行解构、追求功用的当下,加强柏格森思想研究有着重要的人文意义和价值。关键词:亨利•柏格森边缘化人文意义亨利•柏格森(1859-1941),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哲学家,英代表作《创造进化论》曾以其“丰富而生机勃勃的思想及其卓越的表现技巧”获得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在法国,柏格森已经进入了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徳、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徳、黑格尔等大思想家组成的行列,成为

2、当代西方思想研究领域最活跃的思潮Z-o那么,柏格森哲学在当今国内学术界有着怎样的地位,它于昔口的红极一时又相距多远?一.研究现状从时间的角度看,柏格森在国内的研究大概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之前、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20世纪80年代到世纪末以及新世纪的前十年。本文主要侧重于第四个阶段的研究分析。自上世纪80年代西方哲学、美学、文学思潮成为中国学界的热点,柏格森哲学重拾记忆,以新的形象返回中国。进入21世纪,国内柏格森研究迎來新的气象:不仅期刊文章数量大增,柏氏著作不断重版重译,相关论著也明显增加。1.1期刊研究与前一时期相比,新时期有关柏格森研究的论文从质量到数量都有了大幅

3、度提升,内容涉及柏格森思想的形而上学、美学、宗教与道德等方面。除了深入探讨绵延、直觉、生命等概念外,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试图重新认识和评价柏格森,其中《柏格森的科学哲学思想》与《柏格森: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探讨了柏格森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心与身的交汇一柏格森“二元论”及其实质》讨论了柏格森的二元论与传统二元论的区别;《悖谬乃哲学的姿态——对柏格森的重新解读》从哲学的悖谬精神解读柏格森。不少学者还展开了柏格森思想与中国哲学、美学与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试论禅宗与柏格森的直觉思维》、《庄子与柏格森的生命木真之思:道与绵延》、《直觉与诗意表达:詁味柏格森与庄子之哲学语言》、《从与柏格森的角度论生存的

4、木质》等论文展开的是柏格森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柏格森哲学对李大钊时间观的影响》、《论柏格森对现代新儒学的影响》、《从柏格森看郭沫若生命诗学的理论渊源》、《中国现代美学建构中的柏格森资源》、《柏格森与中国现代哲学》等铀开的是柏格森在对现当代中国学术界的震动和回声。1・2著作重译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柏格森的主要基本著作都有了中译本:1919年张东抓译《创化论》、1921年杨正宇译《形而上学导言X1922年张东茹译《物质与记忆X1923年胡国铉译《心力X1927年潘梓年译《时间与自由意志》、1933年张闻天翻译《论滑稽的意义》等。由于各方面原因,这时期的译木大多都是从英译文转译而来。自80

5、年代以来尤其是21世纪的前十年,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冇关柏氏著作的翻译工作全面展开,以上著作都出现了新译本,其中《创造进化论》甚至有了五个不同译本,其影响山此可见一斑。与前期不同的是,新译本大部分从法文本直接翻译而來,译者也多是哲学和柏格森研究方面的专家,因此译本质量较以前有大幅度增加。此外,还出现了两部国外柏格森研究专著的翻译:拉•科拉柯夫斯基的《柏格森》和德勒兹的《柏格森主义》(中译本名为《康徳与柏格森解读》),它们为进一步系统理解和研究柏格森提供了条件。1.3专著研究这一时期柏格森研究的最大成就在于以下几部论著的出版:尚新建《重新发现直觉主义——柏格森哲学新探》(2000)、吴先伍《现

6、代性的追求与批判—柏格森与近代中国哲学》(2005)、王礼平《差异与绵延一一柏格森哲学及其当代命运》(2007)等。《重新发现直觉主义——柏格森哲学新探》是国内较早集中探讨柏格森著作的重量级研究成果,对于此后的柏格森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论著•方面沿着柏氏思想自身的发展解读著作,同时又将其置身于酋方哲学史的大背景中,既能展开柏格森与不同时期哲学家的比较,乂能引入当时国外最新、最具权威的柏格森研究成果。《现代性的追求与批判一一柏格森与近代中国哲学》一书展开的是横向影响性比较研究。它首先从厘定现代性的概念入手,将柏格森定位于现代性内部的批评者,完成柏格森与西方近代思想史的衔接,为进一步理解柏格森

7、思想打下基础;该研究着重论述了近代中国在构建现代性的过程中对柏格森思想的吸收和借鉴。针对新时期国内柏格森哲学研究屮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该论著有着清晰的认识,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差异与绵延一一柏格森哲学及其当代命运》一书文献丰富,紧跟国际前沿,提出不少新颖的学术观点,代表了新世纪柏格森研究的新气象。该研究最具创新之处在于它大胆打乱了柏格森著作的先后顺序,以绵延本体论为中心,重新组织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