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4月月考(2018.04)

语文卷·2018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4月月考(2018.04)

ID:44247065

大小:20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0

语文卷·2018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4月月考(2018.04)_第1页
语文卷·2018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4月月考(2018.04)_第2页
语文卷·2018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4月月考(2018.04)_第3页
语文卷·2018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4月月考(2018.04)_第4页
语文卷·2018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4月月考(2018.04)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卷·2018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4月月考(2018.0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西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四月月考试题(教师版)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万向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翰林院与翰林翰林院自出现便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发轫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此制尽管有其种种欠缺与不足,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却不失为一项较为公正的选材制度。科举制度给无数栖身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带来了出头的希望,为其扶摇直上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历代王朝统治者则藉此罗到大批知识精英,既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也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在延长王朝寿命、缓解统治危机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2、。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自唐代创翰林学士草诏并应奉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升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宋代,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接轨。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还创立庶吉士制度。所谓庶吉士,就是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以《尚书·立政》篇中所云“庶常吉士”之简称名之,在院学习三年后再试,合格者留院,称留馆,余者外委为他官。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称之。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丞相相类。大学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

3、入内阁”。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之成法,二三甲进士则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为了防止冒考,还在会试与殿试间增设复试,复试合格者方准参加殿试。另外,对已经跻身翰林者,创立大考制度加以监督和激励。制度之严格、措施之细密可见一斑。前人阐述明清科举制度,多囿于成说,只谈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其实,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由进士馆选而庶常,庶常而留馆,加之清朝特创的翰林大考、考差,无不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悄然又于三级结构之上又多出一个层次——翰林

4、。所以明清科举制度实为四级人才结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情况下产生的,也是在当时条件下一项很公正的选材制度。B.科举制度既给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又让统治者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C.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就创立了“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翰林院也就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D.清代,所有的进士只有在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这无疑是一大进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首先叙写了翰林院是随着科举制度而产生的,并进一步

5、阐述了科举制度在当时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B.文章第二段阐述了自唐代至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C.文章第三段详细阐述了清代科举制度下要进入翰林以及已经进入翰林的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D.文章最后一段阐述了明清两代科举制度实际上是四级人才结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举制度既为统治者选拔了大量的知识精英,又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可谓一箭双雕。B.在明代,只要先考上进士,再进入翰林院学习,成为翰林之后就能进入内阁。C.在清代,考中进士后,就可以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

6、点翰林”。D.科举制度不止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也不是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而是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四级结构,考中翰林才是科举制度的终结。答案:1.B(A以偏概全,文中只是说“较为公正”;C弄错对象,“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应是在明成祖设立内阁后才形成的;D混淆范围,不是所有进士,应是二三甲进士)2.B(第二段阐述的“不是明清时期”没有说到清代)3.A(B弄错条件,应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把“只要……就能”改为“只有……才可能”;C还要参加复试,只有复试合格者才能参加朝考;D明清以前的科举制度是三级结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7、题。杨家大院周亚鹰廿八都古镇,浔里街,缓缓前行,不到百米,小弄一拐,便见杨家大院,门楼的气派超出了我们的意料。跨过门槛,走进院中,院子里却出奇地阴暗,我们定了好一会神,才看清院子的布局。院落中央有一约三十平方的天井,天井四面各有一厅堂,形成四合院格局,房檐上雨水全部落入天井,达成四水归一肥水不流外人田之寓意。大院角落停着一辆几欲绝迹的手推独轮车,看车架的破损和陈旧程度,该有些年头了。房主杨展三老人说,百十年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