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福建书院藏书研究

清代福建书院藏书研究

ID:44257285

大小:6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清代福建书院藏书研究_第1页
清代福建书院藏书研究_第2页
清代福建书院藏书研究_第3页
清代福建书院藏书研究_第4页
清代福建书院藏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福建书院藏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代福建书院藏书研究陈明利(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福州350117)[摘要]木文以清代人环境为宏观背景,探讨福建书院及其藏书事业的发展历程,并将其细分为前、屮、后三个时期來具体微观探究,分析其发展、兴盛的原因及姻变Z丿力史脉络。文中列举了诸如鳌峰书院、正谊书院、致用书院等清代福建书院及其藏书发展史上的著名典型代表,由此,清代福建鼎盛的书院藏书事业可见一斑。清代福建书院藏书事业的兴盛还体现在对书院藏书楼建筑和设计的严格要求,本文亦从该维度视角展开论述。[关键词]福建书院藏书清代鳌峰书院藏书楼[中图分

2、类号]G259:K82[文献标识码]A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笫二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在其两百六十余年历史进程屮,虽有过压抑汉族丄人书院的短暂时期,但总体而言,其对书院采取的是宏观规范、控制和积极疏导、支持与鼓励的政策,有清一代书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其普及也达到前所未冇的程度,从地域范围来看,遍及除西藏外各个省区,从民族用度出发,书院是汉、满、蒙古、冋、苗、高山、维吾尔等各民族都兴创的教育机构,作为书院三大事业之一的藏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的辉煌盛势,分析其原因

3、,主要有五个方而:一是清廷及地方各级官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书院创办人、负责人及院中师生和社会乡绅仕宦的捐助;三是书院刊刻、出版书籍事业的高度发达;四是书院发展及文教事业兴盛的带动和内在要求;五是清代朴学兴起的推动,朴学乂称“考据学”,考据需要广泛收集各种不同版本的书籍,并对Z进行比较、校勘,遂产生对文献的大量需求,有力地推动了书院藏书事业的发展与兴盛。1清代福建书院及其藏书事业的发展清代帖院藏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清代前期,书院藏书发展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1644〜1735年

4、),是走出明晚期以來低谷、逐渐恢复兴盛的过程。清廷対书院的政策发牛了从“不许别创”到“特命各省并建”再到先抑后扬的变化,基调上由抑制转变为规范与扶持,据白新良先生的《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一书统计,这一时期新建和修复的书院达一千一百零四所,三朝分别为一百零六、七百八十五、二百十三所,此时作为书院重要组成部分藏书的发展具有朝廷赐书和各级地方官吏赠书并盛的一大特点,从中我们也可窥知福建书院藏书这一时期的大致发展轨迹。这一阶段书院藏巧建设在内容上侧重于程朱“道问派”系理学著作的收藏,主要冇两方面的原因:一

5、是清初学术承袭明末从“陆王心学”返至“程朱理学”这一趋势,王、湛心学末流的影响H减,“道学”成为人们竞相研习之学;二是康熙皇帝对朱熹的备至推崇,认为他“继千百年绝传Z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Z规”S重新确定“程朱理学”为官方指导哲学。清代中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1736〜1850年)约一市一•十余年是书院藏书取得巨大发展的阶段,清廷对书院推行宏观上控制、微观上大力倡导、扶持政策,这一时期新建和修复的书院达二千零三十二所,三朝分别为一千二百九十八、三百零三、四百三十一所,书院发展呈空前辉煌Z盛

6、势,形成了屮国书院发展史上继南宋、明代小期Z后的第三个'白新良著:《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2《清圣祖实录》卷二四九,康熙五十一年五月丁巳,《朱子全书序》,见《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大高潮,与此交相辉映的是藏廿事业的极大发展,皇帝依山蜴书给书院,乾隆于十六年(1751年)第一次南巡后发布上谕:“经史,学之根柢也,会城书院,聚赏痒之秀而砥砺之,尤宜示之正学,朕时巡所至,有若江南之钟山书院,苏州之紫阳书院,杭州之敷文书院,各赐武英殿新刊《十三经》、《二十

7、三史》一部,资绻士稽古Z学”',各级官员赠书长盛不衰,福建巡抚陈宏谋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颁发各种书籍存贮仙游金石书院,凡五十二种一百五十六本,书W载于乾隆《仙游县志》卷二十四学校志学祠、书院,这期间,包括福建在内全国各省区修建了许多书院藏书楼、阁,书院创办者和负责人(山长或院长)、师生亦苦心经营、多方搜求典籍,或拾赠或募资以购书,都为促成书院藏书事业发展鼎盛之势贡献了力量,从这一时期福州鳌峰卩院的藏书Z盛我们便町窥知一二,康熙年间藏各类经籍四百六十余种约数万卷,据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刻木

8、《鳌峰书院纪略》统计,嘉庆时福州鳌峰书院“设藏书楼,置古今经著四百六十种共896部、22879卷,道光时另増一百零六种共六千八百五十卷。注重收藏“根柢之学”类典籍是这一阶段书院藏书的重要特点,此外,藏书还反映了当世学术之风及英转变过程,从重义理之学转向重经史词章,从清廷到地方官府支持重点以及科举考试内容变化等都深深地烙上了这一印痕,究其缘由,当是随着清朝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程朱理学有些内容限制了皇权的发展,已不再能够满足、服务其统治之需。福建书院藏书事业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