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及免疫炎症反应

肺动脉高压及免疫炎症反应

ID:44271191

大小:92.8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0

肺动脉高压及免疫炎症反应_第1页
肺动脉高压及免疫炎症反应_第2页
肺动脉高压及免疫炎症反应_第3页
肺动脉高压及免疫炎症反应_第4页
肺动脉高压及免疫炎症反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肺动脉高压及免疫炎症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肺动脉高压及免疫炎症反应[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树突状细胞;免疫;炎症中图分类号:R5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_816X(2008)03_0199_03肺动脉高压(PAH)是一大类以肺动脉压进行性升高为特点的肺血管疾病。目前广泛采用的PAH血流动力学定义为: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或运动状态下>30mmHgo而相应的肺毛细血管嵌压小于15mmHgo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肺动脉高压的认识也日趋深入。2003年威尼斯第三届世界PAH会议上,新指南将肺动脉高压分为肺动脉性高压

2、(PAH)、左心疾病伴发肺动脉高压、肺疾病或低氧血症所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混合性等五大类。其中第一大类又包括特发性PAH(IPAH),家族性(FPAH),结缔组织病、先天性体肺分流、门静脉高压、HIV感染、药物、毒物等相关因素所致PAH(APAH),严重的肺静脉或毛细血管病变所致PAH,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等类型。本文探讨的主要是肺动脉性高压,以下简称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血管病理形态分析示:中膜增生肥厚、内膜增生、外膜增厚以及丛样病变(complex1esions)□由于肌性

3、动脉中膜内的平滑肌纤维肥厚、增生以及结缔组织基质和弹力纤维增多,肺泡前和泡内肺动脉中膜截面积增加,表现为中膜增厚;内膜增生细胞可呈现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特征,并表现为向心层状、非向心或向心性非层状增厚;外膜增厚较难判断,见于多数PAH患者;丛样病变是指局灶性内皮过度分化增生,并伴有肌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细胞外基质的增生;动脉炎以动脉壁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特征可能与丛样病变有关。但是,其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尽管如此,近几年,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仍取得比较大的发展[1〜2]。1

4、肺动脉高压与免疫1.1肺动脉高压与结缔组织病:Tuder[1]等人首次在肺动脉高压病人的丛状病损动脉壁周围检测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由此开启了人们对肺动脉高压与免疫炎症反应相关性研究之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肺动脉高压往往继发于某些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如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2]、系统性硬皮病[3]等。结缔组织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清中可以出现一些自身抗体,例如抗U3RNP抗体常出现于系统性硬皮病尤其是伴有肺动脉高压的系统性硬皮病患者,伴有肺动脉高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也出现了抗U3RN

5、P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出现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关系密切,抗拓扑异构酶抗体、抗磷脂抗体、抗着丝点抗体在结缔组织病伴肺动脉高压时阳性率增加,所以自身免疫过程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4]o体外实验发现抗U1RNP抗体可显著上调肺动脉内皮细胞对黏附分子(ICAM_1和ELAM_1)和II类MHC分子的表达,进而推断其参与了肺动脉血管的增殖性病变[5]。尽管没有进行大规模安慰剂对照研究,已有数据显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能有效降低合并结缔组织病者的肺动脉压力。1.2肺动脉高压与其他免疫系

6、统疾病:除了结缔组织病外,其他的免疫紊乱疾病如艾滋病[6](AIDS)、POEMS[7]综合症,即以多发性神经病为主要表现或/和伴有器官巨大症(肝脾肿大)、内分泌病、M蛋白和皮肤病变等多系统损害(综合征),都有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报道。尽管是免疫缺陷病,HIV感染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也有免疫炎症反应表现,相比对照组自身免疫抗体表达上调[8]。有研究发现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platelet_derivedgrowthfactor)在HIV阳性肺动脉高压组表达高于HIV阴性肺动脉高压组[9]oLesprit[7]等

7、人研究发现POEMS综合症合并PAH患者体内IL_1、IL_6、TNF_alpha、PDGF等细胞因子表达上调。这些细胞因子是免疫炎症反应网络中的重要成分,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诱导炎症反应发生,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1.3肺动脉高压与趋化因子:不少研究提示炎症细胞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化学趋化因子对炎症细胞的趋化作用已有[10]报道,包括细胞间的黏附和迁移过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la(macrophageinflammatoryprotein_la,MIP_1a)属于CC型趋化因

8、子,是招募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的重要趋化因子。Fartoukh[11]等研究发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活检标本中MIP_1a表达升高,提示MIP与单核细胞浸润丛状病损部位相关。Balabanian、Dorfmuller[12〜13]等认为血管病损部位表达上调的趋化因子对病损部位炎症细胞浸润起着关键作用。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属于CX3C亚族,具有不同于其它趋化因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