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鄂伦春民族歌舞简述

论文:鄂伦春民族歌舞简述

ID:44282240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论文:鄂伦春民族歌舞简述_第1页
论文:鄂伦春民族歌舞简述_第2页
论文:鄂伦春民族歌舞简述_第3页
论文:鄂伦春民族歌舞简述_第4页
论文:鄂伦春民族歌舞简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鄂伦春民族歌舞简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文:鄂伦春民族歌舞简述论文:鄂伦春民族歌舞简述孙越(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本文对少数民族鄂伦春族舞蹈的风格、类别、著名的舞蹈形式进行了简单的描写,将中国三少民族之一的鄂伦春族民族舞蹈艺术进行了叙述。关键词:鄂伦春;舞蹈;萨满;民族在东北白山黑水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一个叫做鄂伦春的少数民族,“鄂伦春”是民族的自称,是“山岭上的人”之意,也有解释为"使用驯鹿的人”。他们大部分生活在黑龙江,内蒙古东北地区。有人把鄂伦春人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确是精骑善射的民族,世世代代在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以

2、狩猎为生。早年,他们居无定所,过着游猎生活,直到解放鄂伦春族还保留着原始公社的残余。鄂伦春的民族公社叫''穆昆”,是同一父系血统人民的共同体。1953年,鄂伦春人实现了定居,一步跨越千年,结束了原始社会生活。鄂伦春族是我国11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鄂伦春民族在长期游牧渔猎的生活中产生了独特的舞蹈,舞蹈是鄂伦春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舞蹈主要起源于宗教,鄂伦春人信奉萨满教,这种活动每年都按照氏族公社部落形式进行。鄂伦春人从四面八方都来到这里,骑着猎马,挎着枪,带着兽肉进行活动、跳神。萨满

3、跳神的时候身穿神衣,头戴神帽,左手拿着鼓,右手拿鼓锤,唱神歌,一边击鼓一边唱,坐在树墩上,当神下界的时候,会附在他身上,从树墩上蹦起来大跳,进行萨满舞蹈的跳神比赛,对新萨满进行训练。一、鄂伦春族主要的舞蹈风格鄂伦春语“舞蹈”称为"吕日格仁”。鄂伦春人的舞蹈大体可分为娱乐性、劳动生活性、仪式性和宗教性四大类。无论哪一类,其动作速度都是由慢至快,并以激烈动作结束表演。舞蹈表演一般不用乐器伴奏,而伴之于词曲,即边歌边舞。基本步法有拖步、搏斗土步法等。舞曲常以“介回、介回”、“额呼德呼”等衬词,还以“哲嘿哲”、“加嘿加”等作节

4、奏呼号。舞蹈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模仿动物动作或吼叫的舞蹈,如“群禽舞”是一种模仿数种飞禽动作及其呜叫声的大型舞蹈。此外还有''布谷鸟舞”、“熊斗舞”、"野猪搏斗舞”、“树鸟舞”等粗犷豪放,模仿性极强。另一类是表现劳动生活的如"依如嫩舞”,主要表现狩猎后高兴的将猎物驮向马背的情形;“红果舞”表现妇女采集红果时的欢笑场面;“鲁力该嫩舞”场面较大,人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左右跳动,欢快无比。、鄂伦春民族的著名传统舞蹈鄂伦春舞蹈,充满着豪放的游猎文化特色,舞蹈的动作粗犷古朴,节奏感强。无论是狩猎获得丰收,还是婚庆或辞旧迎新的日子,全'

5、'乌力楞”的男女老幼,都以喜悦的心情,围着篝火唱歌跳舞。鄂伦春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他们常常将诗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最著名的舞蹈有黑熊搏斗舞、树鸡舞、依哈嫩舞、采红果舞、依和纳仁舞、萨满鼓舞等。(一)黑熊搏斗舞黑熊搏斗舞是鄂伦春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舞蹈。形成的原因一是模拟黑熊在搏斗时的一种动作,较粗犷简单。二是由于鄂伦春人早期对熊的崇拜,认为熊和他们有着血缘关系,所以在过去图腾崇拜全盛时期,鄂伦春人是不猎取熊的。后来随着人们宗教观念不断发展变化,尤其从饲养生畜后,鄂伦春人对禁止猎熊的习惯

6、就逐渐放松了。所以每当人们跳起黑熊搏斗舞时,是有多种复杂思想感情的,也正因为如此,该舞盛行至今。黑熊搏斗舞可由三人表演,不分性别,也不论年龄和社会地位都可以跳。舞蹈开始时三人站成品字形,其中,左右二人面对面站立,上身略向前倾斜,两膝略向前屈,两手放在膝盖上,两足跳跃不息,同时两肩和头部左右摇摆,嘴里发出''吼吼吼”的粗重声音。第三个人在旁也以同样的动作参加进去,并劝解两个正在用下巴做出袭击对方肩部的舞者,情绪高昂,动作勇健有力。黑熊搏斗舞产生较早,流传很广泛,逊克县新鄂村,呼玛县十八站或鄂伦春族自治旗境内各猎民村都有人

7、会跳这种舞蹈。(二)树鸡舞鄂伦春语称“树鸡舞”为”群球嫩”(树鸡,又名乌鸡)。是儿童游戏舞蹈,有模拟树鸡蹦跳和飞翔的动作,由两人参加。游戏前,先定好目标距离,站成横排,然后比赛,看谁先到达终点。起舞时双膝深蹲,双手扶在膝盖上,先是原地上下小动,闭嘴发出“嗯嗯”之声,头和肩左右摆动,犹如树上乌鸡来回甩头模样。继之,双脚曲线向前蹲跳,间或也出现用两臂展开上下摆动表示飞翔,并快速旋转的动作。在作蹲跳的舞步时,边舞边唱、边呼边跳。歌词大意是:谁要是半路逃跑,谁就是兔子;谁要跳的当中笑,谁的牙齿就象臭李子。(三)依哈嫩舞“依哈嫩

8、”是庆祝狩猎丰收时跳的一种舞蹈。有双人舞,也有集体舞,后者参加人数不限,偶数为宜。这是以反映狩猎生产为内容的舞蹈。双人舞主要动作有:拉马、抽鞭、了望、下马、下枪(从背上取下);打猎、猎获(搭在马上)、回转等动作。集体舞是众人拉手围着篝火边歌边舞,这种形式亦常在节日或红白喜事时进行,由于众人围着篝火而跳,故亦有“篝火舞”之称。舞蹈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