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道德失范归因及对策

试论当前道德失范归因及对策

ID:44285780

大小:2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试论当前道德失范归因及对策_第1页
试论当前道德失范归因及对策_第2页
试论当前道德失范归因及对策_第3页
试论当前道德失范归因及对策_第4页
试论当前道德失范归因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当前道德失范归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当前道德失范归因及对策【摘要】当前,道德失范现象不管是生产领域还是其它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较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要消除道德失范现象,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才能使人们生活在安宁、祥和和富足之中。【关键词】道德失范;表现;原因;对策“中国社会病得不轻!”看到《参考消息》刊登的外媒对我们的评价,真是令人感到既惊讶又汗颜难堪。改革开放以來,中国逐渐富裕强大了,这无可辩驳,难道道德上的“东亚病夫”向我们走来了吗?“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牛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I才I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2、任务繁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毫不讳言地指出。所谓"道德失范”英文对照[叮:moralabnormality;moraldisorder;disorderedmoral(-)“道德失范”在工具书屮的解释在工具书中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徳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止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道德失范表征出社会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和剧烈冲突,它常常是社会急剧变革或转型时期的产物。(二)“道德失范”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1、所谓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道德规范体系,个人

3、行为丧失是非善恶标准,由不同道徳观、价值观相互冲突所造成的道徳混乱和无序现象。2、所谓道德失范,就是指在道德领域的一些准则或规范,已经不能够通过社会的舆论压力或人们的内心确信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人们行为。3、道德失范,也是指在社会牛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牛活规范的道徳价值及其规范耍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一、道德失范的表现道德失范在生产经营领域似乎表现得最为突出。从冠生园陈馅月饼到鸳鸯林敌敌畏火腿肠到空売奶粉到三鹿三聚氤胺事件等等,问题越來越严重,后果越来越可怕。一些生产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置公众生命健康于不顾,在产品中肆意添加各种有

4、害化学添加剂,或是采取其它非法生产加工手段。“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温家宝总理痛心疾首地斥责这些行业道德败类。据屮国文明网调查报告,[2]在“当今屮国主流道德判断”系列报道期间,记者共进行7次问卷调查,受访人数达300余人。合并同类项后,记者从中梳理归纳出7类被公众认为最痛恨的道德失范行为:一是人心冷漠,见死不救,关注指数100%,痛恨指数:99%;二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关注指数95%,痛恨指数100%;三是医患矛盾,关注指数90%,痛恨指数80%;四是不孝顺父母,关注指数85%,痛恨指数90%;五是利用他人善良骗取钱财,关注指数85%,痛恨指数70%;六是公民缺少文

5、明意识,关注指数80%,痛恨指数70%;七是当“小三”傍大款傍富婆,关注指数75%,痛恨指数70%o二、形成道德失范归因1、市场经济发展归因。长久以來,一些领域和地方在市场经济“效率至上”追求的引导下,対社会责任和对消费者的责任规导下,对社会责任和对消费者的责任规导不力;在强调权利的时候,对义务和责任以及对权利使用的制约强调不够,以至出现了种种不择手段的自私自利现彖。“片面的强调结果论是造成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湖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张传有教授指岀。2、理论文化影响归因。弗洛姆说:“19世纪的问题是皇帝死了”,他批判现代西方物质主义文化使人沦落成

6、一种物欲动物。诞生丁资木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在其发展进程会自发助长商业文化,而商业文化又易导向消费主义、奢华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如果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理论文化留有市场,如果社会文化价值导向不明确,是非、荣辱、美丑不分,人们的观念心态就会出现道德淡漠甚至缺徳行为取向。而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在引人沉迷于物质享受和物质攫取的同时,会失落人的精神家园,在物欲追逐中遗忘或迷失人生意义和价格尊严。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和社会风气。3、民众素养与社会舆论归因。至改革开放以来,公众的精神文明和国民素养都得到了提高,但整体看,素质参差不齐也是明显的事实。一些人唯利是图在做缺德

7、事,而社会在弘扬道德的同时,一些质疑道德、排斥道德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事实上,许多对善举、良知行为的无意或恶意的质疑,已成社会舆论中一种负面能量。做好事反被嘲笑或质疑的后果,会使人们对选择行为心存疑虑,种种质疑还会引导公众对良知的更多“不信”,生成道德失望和坏事归因的思维逻辑。除以上原因外,诸如:丢失中国五千年积累的道德传承;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不知道道德是牛命根本基因;没建立道德教育长效机制;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