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

艾滋病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

ID:44291023

大小:136.7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0

艾滋病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_第1页
艾滋病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_第2页
艾滋病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_第3页
艾滋病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_第4页
艾滋病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艾滋病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艾滋病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福清市疾控中心施向日2010年12月17日一、艾滋病基本概念艾滋病基本概念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简写为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疾病。当病毒侵入人体后,经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破坏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发病,病死率高,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艾滋病是一种有明确病原体的可通过人与人之间一定传播途径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病毒特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英文缩写HIV),也

2、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体液和组织液,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眼泪、唾液和尿液等以及淋巴组织中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核淋巴结等。■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病毒浓度最高;其他体液,包括唾液、眼泪等的含量都很少,尚不足以构成传染。■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弱(低于乙肝病毒,在干燥环境中很快失去感染性,一般消毒剂能将其杀灭)。HIV在人体内的生存长期生存,无法清除:整合到细胞高度变异特性产生的不稳定的中间型是HIV-1来源的储存库HIV感染的三种结局■典型进展者:8T0年潜伏期后成为艾滋病人,80%-90%■

3、快速进展者:CD4细胞2-5年内迅速下降,HIV病毒载量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而且分离的HIV有均一性。■长期存活者(又称长期不进展者):维持15年以上,而且CD4计数维持正常,在所有感染者中比例一般在8%-10%o艾滋病的诊断■HIV感染者:确定HIV感染的个体经典诊断方法:血液HIV抗体初筛和确认阳性辅助诊断方法:P24抗原、HIV-RNA定性■艾滋病病人:临床诊断标准见国家标准《HIV/AIDS的诊断标准和防治原则》GB16000-1995卫生部2001抗体确认阳性+临床症状;抗体确认阳性+CD4<200/u1;艾滋病

4、的特点无疫苗预防无特效药物根治病死率极高临床分期■急性感染期:感染成功2-4周,急性病毒感染症状(发热、淋巴腺炎、咽喉痛、皮疹、肌痛、关节痛、腹泻等),约持续卜2周。HIV抗体由阴转阳,存在窗口期病毒载量水平高,CD4细胞急剧下降。■无症状感染期:体内HIV抗体阳性,病毒载量较低,CD4逐步下降,临床没有或很少有症状或体征,持续约10年。■艾滋病期:HIV抗体阳性,病毒载量高,CD4很低,出现机会性感染或肿瘤侵害。潜伏期和窗口期■从感染HIV到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平均8-10年■窗口期:从HIV侵入机体到机体出现抗-HI

5、V抗体的这段时期一般为2-6周,国家规定3个月,很少会超过6个月。■血中查不到抗体■没有特异的症状■有较强的传染性。急性感染期■潜伏期的2-4周■类似流感症状一-通常出现在血清阳转之前岀现发烧、疲劳、咽炎、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一般为自限性表现(不经治疗持续10天左右,症状可自行消失)■仅50%-60%的人会出现■有传染性临床上监测的重要指标•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CD4细胞数目为最重要反映其疾病在临床上的一个指标,已被广泛用于评价疾病的临床进展程度和预后。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又称鸡尾酒疗法■必须多个药物联合使用■是

6、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不能全部杀死病毒■需持续用药■当治疗不规范时,由于病毒的高变异性,易产生耐药问题■费用昂贵艾滋病的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均为艾滋病的传染源,目前主要集中在共用注射器的静脉注射吸毒者、卖淫嫖娼者、同性恋者和感染HIV的孕妇中。■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期传染性都很大。急性感染期和无症状感染期的HIV感染者由于症状不特异和潜伏期长,传播意义更大。■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等)、器官组织中都含有大量的病毒。艾滋病的人群易感性■从个体角度,每个个体都

7、易感。■由于传播途径与个体危险行为有关,在低流行期,根据发生高危行为的可能性分为:高危人群:暗娼、嫖客、同性恋者、静注吸毒者等脆弱人群:长卡司机、流动人口、矿工、军人等一般人群:社区普通人群艾滋病的传播概率在没有保护措施情况下,一次行为传播概率:■男性同性性行为肛交0.5%-3.0%;■异性性行为阴道性交男性传给女性为0.1%-0.2%;女性传给男性为0.033%-0.1%;■输血传播90X-100%;■针头刺伤0.3%;_母婴传播自然发生率13一48%。世界银行项目1997艾滋病人群传播的特点■冰山现象:1:10~10

8、000,1:3一6■传播广泛,已在全球广泛流行■传播与人群的特定行为密切相关,■传播人群和传播途径互相交叉艾滋病传播的影响因素■对HIV人群传播效率的影响因素-感染者一生中具有传染他人能力的时间长短;-每次危险行为接触的传播风险;-行为对象的更换频率。-生物学因素性传播的影响每次行为风险■以下情况之一,机率将大大增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