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针刺治疗骨盆出口综合征临床研究

傍针刺治疗骨盆出口综合征临床研究

ID:44291154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傍针刺治疗骨盆出口综合征临床研究_第1页
傍针刺治疗骨盆出口综合征临床研究_第2页
傍针刺治疗骨盆出口综合征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傍针刺治疗骨盆出口综合征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傍针刺治疗骨盆出口综合征临床研究傍针刺治疗骨盆出口综合征临床研究(1❷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系,福建361005;2❷惠安县医院针灸科)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又称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的痹症范围。笔者近5年来选用傍针刺法治疗3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❷1临床资料32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0〜50岁;病程短的仅数天,长的达1〜2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干刺激症状,发病时于臀部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疼痛,同时

2、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起病缓急不一,多数患者有外伤、劳累、着凉或受潮史。病程长的可呈间歇性起伏发作。多为单侧发病,初为臀部钝痛、酸胀或沉重感,有时可表现为剧烈锐痛,如针刺刀割。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放射,但很少达跟部或足底部,而且多无明确的根性界限。久坐、久站或行走可使疼痛加剧,或出现间歇性跛行。检查时发现臀部坐骨神经出口部体表投影区,即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的中、内1/3上方约2❷54cm处有明显压痛,且向大腿后下方放射,有时可在局部扪及痛性结节或痉挛的梨状肌。在伸競位被动内旋下肢(Feibeng征)或内收、

3、屈曲及内旋骯关节(Thiele试验)均可使症状加重;坐位屈曲并拢双膝,对抗医师双手挤压分幵膝部可出现力弱或疼痛加重;俯卧位伸髄屈膝,医生扶足跟强力内旋髓可诱发症状重现。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多不典型。腰部无阳性体征。❷2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以浸有75%的酒精棉球作皮肤常规消毒。根据患者的胖瘦选择4〜6寸的长针,主穴为环跳穴,或选用盆口区明显的压痛点、痉挛的梨状肌、痛性结节,止一旁一,行提插捻转手法,中强度刺激,患者有酸、胀、麻等感觉,并沿胆经或膀胱经传导。随症配穴,根据具体病情选用,病在胆经的选择阳陵泉、丘墟;病在膀胱经选用

4、委中、承ill和昆仑。3疗效观察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体征转为阴性,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者26例;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劳累或天气变化时仍有反应,恢复一般工作者6例。经6个月随访,发现5例病情有反复,诊治后疗效得到巩I古Io4讨论骨盆出口综合征易与“梨状肌综合征”相混淆,临床研究表明,梨状肌病变只是构成本病的原因之一,且仅占很少一部分,约占10%左右。坐骨神经的盆腔出口是由骨盆后壁的多层肌肉、韧带及结缔组织所构成的一个骨纤维性管道,上起盆腔口,下至闭孔内肌下缘,坐骨神经自盆腔后壁穿过其间进入臀部。梨状肌自紙骨前缘起始,横行穿过坐骨

5、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将盆腔出口分为上下两部分:臀上神经及动脉从上部穿出;下部即为梨状肌下孔,是个较小的三角形裂隙,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臀下动脉由此穿出。此处软组织的损伤或病变以及梨状肌的变异,均可使坐骨神经受到刺激或卡压,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通过针刺治疗可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缓解痉挛的肌肉,从而解除盆腔口周围组织对神经血管的病理性挤压。骨盆出口综合征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是临床的常见病,多与感受风、寒、湿邪有关。《灵枢・官针》篇载“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O傍针刺通过正旁各一加强针刺过程屮的刺激量,提高

6、临床治疗效果。通过针刺手法疏通深部经脉的气血,达到通经活络、除痹止痛的作用。❷(收稿日期:2001002019,马兰萍发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