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定位与治疗体会

鼻出血的定位与治疗体会

ID:44292794

大小:46.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鼻出血的定位与治疗体会_第1页
鼻出血的定位与治疗体会_第2页
鼻出血的定位与治疗体会_第3页
鼻出血的定位与治疗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鼻出血的定位与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鼻出血的定位与治疗体会鼻出血的定位与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鼻出血常见的出血位置,隐蔽部位出血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40例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隆部及内外侧壁59例(42.1%),黎氏区28例(20%),鼻顶嗅区17例(12.1%),中下鼻甲、鼻底13例(9.2%),屮鼻道后方9例(6.4%),鼻屮隔后端7例(5%),未检出出血部位5例(3.5%),多部位2例(1.4%)。关键词鼻出血内镜检查定位AbstractObjective:Explorebleedingfromthenoseoftheco

2、mmonposition,Hiddenpartsofthebloodandtreatment.Method:About140examplebleedingfromthenoseofthepartsandcurativeeffectwithpost-hocanalysis.Conclusion:Intheareafor,Thenasalpassagesfromtheouterwallofathrivingand59cases(42.1%),littlearea28cases(20%),Nosetothetopsection17casessmell

3、(12.1%),septoturbinoplasty,Nosebottommisdiagnosis13cases(9.2%),Thenasalpassagesafter9casesastragal(6.4%),Andtheotherbackend7(5%),Notthebleedingpart5(3.5%),Manypartsofthe2(1.4%)・KeyWordsnasalbleeding;endoscopy;allocation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140例隐蔽部位鼻出血患者,现报告如

4、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140例鼻出血患者中,男97例,女43例;年龄14〜81岁,平均52.3岁。其中52例(37.1%)有高血压病史,全部病例无外伤史,2例(1.4%)血液病病史。28例曾行前鼻孔填塞,19例曾行前后鼻孔填塞。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吸出或让患者損清鼻腔积血。1%的卡因(含1:1000肾上腺素)棉片麻醉和收缩鼻腔,尤其注意下鼻道和嗅区的麻醉。鼻内镜检查,用0。和70。镜依次检查鼻底、下鼻道、中鼻道、中鼻甲、鼻中隔、嗅裂、后鼻孔、鼻咽部出血点多呈白色粟粒状突起或红色火山样小结节。在细吸引器引导下检查,未检出出血部位者5例

5、(3.5%)。其中9例出血较凶猛,的卡因肾上腺素棉片压迫数次不止,先行高膨胀海绵局部填塞,48小时后取出微波热凝;6例患者鼻中隔重度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后查找出血灶并止血;5例未见明确岀血灶者,将怀疑出血部位行微波热凝。结果140例中,113例(80.7%)1次治愈,18例(12.8%)2次内镜检查止血治愈,随访1〜3个刀无复发,总有效率93.5%o1例动脉结扎、8例再次前、后鼻孔填塞,无血管造影栓塞(DSA)者。讨论鼻出血原因有全身和局部两大类。临床上传统治疗鼻出血的方法为鼻腔填塞压迫止血法,尤其是鼻出血患者出血部位掩蔽,前鼻镜不易窥清,过去

6、多采用前后鼻孔填塞、血管结扎等,常给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使用鼻内镜电凝止血法联合局部填塞,痛苦小,止血彻底。成功率高,电凝止血是利用热效应组织凝固,明视下封闭血管,操作简便,止血效果确切,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常见出血部位:以往多笼统认为此类出血主要来源于鼻腔后部的Woodruff静脉丛、鼻中隔后段及鼻底部。鼻内镜应用于检查鼻出血后,越来越多的发现以上部位并非鼻出血常见部位。鼻腔检查时常会看到Woodruff静脉丛的静脉怒张,从而造成一种先人为主的错觉。根据血流动力学理论,动脉压高于静脉压,加上血管壁粥样硬化,其破裂出血的可能性远较静脉

7、为大。本组中未见1例Woodruff静脉丛出血,7例鼻中隔后端出血,也非静脉出血。本组中常见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隆部及内外侧壁59例(42.1%),黎氏区28例(20%),鼻顶嗅区17例(12.1%),中下鼻甲、鼻底13例(9.2%),中鼻道后方9例(6.4%),鼻中隔后端7例(5%),未检出出血部位5例(3.5%),多部位2例(1.4%)。结合相关文献,可见下鼻道穹隆部、内外侧壁,黎氏区及鼻顶嗅区出血最多见,本组占74.2%o可能原因是一方面这些解剖部位多呈直角弯陆状,受鼻腔空气层流压力刺激明显;另一方面血管在弯折部位,承受的血流冲击压力

8、较大。出血部位检查技巧:对检查吋正出血者行2%麻黄素及1%的卡因喷入鼻腔收缩和麻醉,查到出血点或大致部位后再行棉片麻醉,非出血期检查使用1%的卡因棉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