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

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

ID:44295759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_第1页
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_第2页
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_第3页
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摘耍:目的:探讨分析二次剖宫产术中行腹壁横切口的手术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按照上次剖宫产术方式分为观察组(采用腹壁横切口)和对照组(采用腹壁纵切口),对比观察两组产妇手术各项指标情况、盆腹腔粘连、脏器损伤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等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率(52%)、脏器损伤率(4%)、产后出血(8%)明显高于对照组(24%)、(0%)、(4%),差异对

2、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二次剖宫产产妇行腹壁纵形切口的手术效果优于腹壁横切口,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产妇的创伤,且术后盆、腹腔粘连发生率低,可作为二次剖宫术手术方式的最佳选择。关键词: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腹壁纵切口;盆腔粘连;临床分析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方法和临床手术操作的不断完善,在临床产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已经成为产科主要的手术项目[1]O剖宫产不再是一些难产产妇的选择,很多担心、害怕经阴道分娩疼痛产妇也会选择剖宫产术,剖宫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也越来越多。很多

3、产妇担心再次妊娠选择自然分娩,会使既往剖宫产的子宫瘢痕破裂而继续选择剖宫产术方式分娩,但是在二次开腹行剖宫产术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前次伤口愈合不良、粘连或子宫瘢痕等因索导致子宫下段形成状态不好,相比前次手术,子宫瘢痕的弹性相对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剖宫产术风险[2]o腹壁纵切口、横切口是剖宫产术最为常见的手术方式,但是经临床大多数文献报道[3],腹壁横切口相比纵切口术后盆腔粘连发生率更高。为进一步提高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的手术效果,本文对我院5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分别行腹壁横切口和纵切口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

4、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二次剖宫产术产妇为研究对象,现将所有产妇按照上次剖宫产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40岁之间,平均年龄(25.3±4.2)岁;孕龄最短为35周,孕龄最长为42周,平均孕龄(37.5±2・7)周;孕次为1-3次,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2-7年,平均(4.9±1.9)年。对照组产妇年龄20-41岁Z间,平均年龄(26・1±3・9)岁;孕龄故短为36周,孕龄最长为42周,平均孕龄(38

5、.2±2.5)周;孕次1-3次,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2.2-7.8年,平均(4.8±2.1)年。两组产妇年龄、孕龄、距离上次剖宫产吋间等基木资料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产妇剖宫产术中麻醉方式均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同时应将原手术了宫瘢痕处皮肤梭形去除。具体手术操作方式如下:1.2.1对照组。所有产妇均采用腹壁纵切口手术方式,行纵切口后,切去原瘢痕组织,然后按照常规方式操作,在缝合切口的过程中,应采用可吸收线美容缝合。1.2.2观察组。所有产妇均采用腹壁横切

6、口手术方式,主要是沿着上次剖宫产术瘢痕进行操作,切除掉原瘢痕组织后,然后切开皮下组织,剪开腹直肌前鞘,充分分离腹直肌。然后再剪开腹膜,最后再根据常规方法进行操作。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吋间等情况,统计两组产妇盆腔粘连发生率,并判断产妇粘连程度。临床应结合膀胱、子宫、大网膜、腹直肌前鞘、后鞘、腹膜、腹肌以及肠管之间的粘连情况评价产妇盆腔粘连的严重程度,若粘连2个以上则为重度,若粘连个数在2个或2个以上则为轻度。1.4统计学处理选用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7、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产妇手术相关指标分析。观察组产妇手术吋间、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等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1所示。表1两组产妇手术和关指标分析(X±S)组别例数手术吋间(min)胎儿娩出吋间(min)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2550.39±3.5215.32±2.98265.49±15.49对照组2540.19±3.3910.14±1.23252.29±13.492.2两组产妇术后并发

8、症对比。观察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率(52%)、脏器损伤率(4%)、产后出血率(8%)明显高于对照组(24%)、(0%)、(4%),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所示。表2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对比(n,%)组别例数盆、腹腔粘连脏器损伤产后出血无粘连轻度重度总粘连率观察组2512(48)8(32)5(20)13(52)1(4)2(8)对照组2519(76)4(16)2(8)6(24)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