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ID:44300220

大小:36.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_第1页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_第2页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_第3页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纳洛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08)-2-0073-02【关键词】纳洛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肌肉注射或静滴小剂量纳洛酗能迅速翻转吗啡作用,静滴1〜3分钟就能消除呼吸抑制,能明显纠正屮枢性呼吸衰竭,促进清醒,其见效快,但维持时间短。由于纳洛酮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拮抗剂,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有3组:B-内啡肽类、脑啡肽类及强啡类,存在于脑组织、垂体及下丘脑中。它们在调节感知与运动、睡眠与觉醒、心血管功能与呼吸

2、活动等方面均起着神经递质和调质作用。吗啡样物质与体内吗啡受体结合。吗啡受体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内,也存在于心、肺、肾、小肠等器官内,故可产生广泛的生理、病理效应。纳洛酮与吗啡受体的亲和力比吗啡或0-内啡肽大,能竞争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的作用,实现其疗效。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因此纳洛酮在临床广泛应用于抢救休克,各类屮毒,心脑血管疾病、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本药有治疗方法简便、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本文将纳洛酮在临床的应用进展情况概述如下:1用于治疗各种中毒1.1镇静催眠药中毒由安定、氯

3、丙嗪、鲁米那等非阿片类镇静催眠药所致中毒,尤其昏迷时,肌体处于应激状态,脑内B-内啡肽(B-EP)释放增加,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除先进行洗胃外,静注纳洛酮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阻断内啡肽的抑制作用,解除中毒患者呼吸循环抑制和昏迷状态,使中毒者呼吸频率增加,通气量增加,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防止休克血肿发生。有报道纳洛酮用0.4~2.4mg/次可缩触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催眠时间[l-2]o1.2乙醇中毒急性乙醇屮毒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促使内源性阿片肽(0LS)释放,同吋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

4、合成0LS,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严重中毒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纳洛酮是吗啡受体异性拮抗剂,有强有力的催醒和解除乙醇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使中毒患者呼吸频率增加,通气量增加,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至正常。应用纳洛酮轻度中毒0.4~0・8mg/次静注。30〜60分钟逐步清醒,重度中毒0.8^1.2mg,30〜60分重复0.4〜0.8mg,直至神态清醒[3]o1.3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伴有B-EP释放增加引起中枢抑制,加重了脑缺氧,纳洛酮通过拮抗以上作用而促醒,且可

5、以抑制某些一氧化碳中毒后口质脱髓鞘和小脑蒲氏细胞变性,从而减少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在应用综合治疗的同时,直接静注纳洛酮0・4〜0・8mg,可使休克病人转危为安,促进清醒。其见效快,但维护吋间短,可重复使用。1.4急性有机磷中毒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胆碱酯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作用,造成组织中乙酰胆碱积聚,乙酰胆碱是神经末梢的化学递质,乙酰胆碱积聚后先引起胆碱能受体过度兴奋,继而转为抑制,出现昏迷,当机体出现昏迷、休克等情况下均伴有内源性阿片物质B-内啡肽释放增加,内啡肽在调节精神、内分泌、记忆、觉醒

6、以及呼吸、心血管等功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纳洛酮进入机体后能竞争性阻止并取代阿片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从而有效地拮抗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的多种效应,常规应用阿托品、解磷定注射液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了纳洛酮0.4mg静注,每2小时1次,20例患者治疗后均清酮〈sup>[4]〈/sup>。2休克休克时血管的扩大导致有效循环量的锐减是血压下降的根本原因。许多实验发现内源性阿片肽能作用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末梢,产生心血管神经抑制作用,人体在缺氧、缺血等情况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丘脑交感中枢发生应激性兴奋反应,激活下丘脑弓状核B

7、-EP神经元释放0-EP增加,其血液浓度可升高5〜6倍。纳洛酮对逆转休克低血压有辅助作用,同吋还可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缺血性心肌,升高动脉压,改善组织灌注的作用。首次静注0.8mg,lh后血压到正常,复查血浆B-EP含量亦显著下降至正常〈sup〉[5]〈/sup〉。3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3.1脑梗死因为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它可以逆转脑梗死后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脑组织恢复。…般认为脑损害后,脑内的B-内啡肽浓度升高与偏瘫失语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纳洛酮有拮抗脑内内啡肽作用,还具有非特异性促醒作用。在常规治疗脑

8、梗塞同时应用纳洛酮0.8mg分别在肢瘫侧足三里、手三里两穴位注射,每H1次,连用1周,并显出良好效果,针刺与药物作用的结合,有利于促进脑组织细胞功能和肢瘫侧肌力的恢复[6]o3.2肺性脑病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0PD)及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严重并发症Z—。通常和呼吸衰竭伴随存在。肺性脑病时B-EP释放明显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