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演示法在小学教学中运用

浅淡演示法在小学教学中运用

ID:44301796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浅淡演示法在小学教学中运用_第1页
浅淡演示法在小学教学中运用_第2页
浅淡演示法在小学教学中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淡演示法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淡"演示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所谓“演示法”,是指课堂教学时,教师向学生出示实物或教具,并进行示范性实验的一种教学手段。演示法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彖思维能力、减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向40分钟要质量,我认为“演示法”是条通向理想阶梯的捷径。演示法的应用,可以简化教学程序,借一目了然的实物,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抽象概念、术语、结论,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易懂、易记、易掌握。因此,“演示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且可

2、以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运用“演示法”,教师要注意以下方而的问题。一、科学地选用和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的教具。教具是演示时必不可少的活教材,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据我多年的实验,在教“20以内的数”吋可以选用小棒作为教具。低年级学生已接触到数,也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先叫他们选出20根小棒,放在桌子上,问:“你桌上放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小棒”。“多少根?”教师又问。“20”这个概念并非学生通过实验所得,而是教师首先告诉学生的,在教“20以内的减法”时,问:“20减10剩多少?”学生一时难以答上來,于是,

3、我就让学生把桌上的小棒一分为二。再问:“你们把分开的小棒数一数,看有几根。”学生纷纷把实验的结果向我作了汇报,根据学生发言的先后,我并当众表扬了他们。得到表扬的同学心里甜滋滋的,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教具可以用的是小棒,也可以是木块,或者是模型、实物。教具的选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要求、教材性质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决定。低年级可用实物作教具,学生一见就懂,教师讲解易于接受。在用实物演示之前,首先要考虑到教具的大小、颜色,以及陈放的位置。教具过大,不便于搬动;

4、教具过小,学生难以辨认。陈放的位置也耍适当,否则坐在角落里的学生难以准确地看到教具的全貌。其次,展示教貝时,不耍过多或过朵。每节课只单一地认识一个或两个教具,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在演示教具前,不要让学生看到教具,以免分散注意力。二、直观教具的运用要突出对象和本质特征或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直观教具的运用要根据选取有典型性的事例來说明其数量关系或几何特征,在“分数的意义”一节中,运用的教具有实物,冇图片。如“平分一个一个月饼,平均分4个苹果,平均分一条直线,平分6面旗帜……”,我是这样教学的,先展示上述

5、直观教具,让学生细心地观察我手中的教具,是怎样平分的,在他们看懂的前提卜,再引导学生门己操作,让他们从操作中获取新的知识,懂得“平均分”是怎么回事,从而上升到“分数”的深刻认识。直观教具的运用,还要有口的地让学生去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取新的表象。“圆”这个概念学生都知道,但如何把圆分成两份、四份、八份……,学生对这个演变过程就不大清楚。那么,当教师的就耍把这一演变过程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一个I员I平分,就是两个半圆,两个半I员I全拼,就是一个完整的圆。一个圆分割成很多块,这个圆就会变

6、成很多的扇形。再将扇形全拼,又变成了长方形。进而,教师就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就显而易见了。进而按照这一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就能导出圆而积的计算公式。三、演示法要与讲解法和谈话法配合使用。常言说:“教无定法。”迄今教育正处于研讨阶段,没冇哪一种教法是比较完善的,它都与其它教法相联系,密切配合,组成一个整体。故“演示法”与“讲解法”、“谈话法”密切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如在演示前要向学生讲解观察的方向、要求和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胸屮冇数,程序井然,从理

7、论上掌握操作的过程,然后变理论为实践,达到真止掌握知识的H的。演示时,通过讲解來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去理解深层次的知识。演示后,要求学牛用自己的语言演示过程所得出的结果。教师根据演示的整个过程简明扼要地讲解,使学生的认知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我在教“长方体的体积”一节时,学生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就叫物体的体积”这一结语难以理解,有的连“空间”一词都不明白,怎么办呢?我回想起來原來学过的知识,给学生做一个演示:将一节废电池、一个方铁块、一个石块分别放入装有水的量杯中,再取出来。问:“量杯里的

8、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冋答:“水面上升了。”取出后,水乂冋到原来的位置。这样我重复实验再问:“三个物体放入量杯中,水而上升的高度一样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三次都不一样,因为三个物体的大小不同,电池的个儿最大,水面上升得最高。”通过以上的演示。学生获得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知识,进而掌握了“长方体的体积”的知识。综上所述,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向40分钟要质量,每个教师都在寻觅、探索良好的教学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