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_德语学术论文注释性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汉_德语学术论文注释性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ID:44304488

大小:44.3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0

汉_德语学术论文注释性言语行为对比研究_第1页
汉_德语学术论文注释性言语行为对比研究_第2页
汉_德语学术论文注释性言语行为对比研究_第3页
汉_德语学术论文注释性言语行为对比研究_第4页
汉_德语学术论文注释性言语行为对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_德语学术论文注释性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7年11月第40卷第6期外国语JournalofForeignLanguagesNovember2017Vol40No641文章编号:1004-5139(2017)06-0040-09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汉、德语学术论文注释性言语行为对比研究陈時(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摘要:注释性话语是学术论文中重要的元话语,分为主题、组织、转述和呈现四类。基于平行语料的研究显示:1)德文注释性话语的使用频率高于中文,集中在主题类、组织类和呈现类中,中文的转述类话语类型较多;2)在主题类和组织类话语中,中德文均表现出“TUN+W

2、AS”的核心模式和相应扩展模式;3)在转述类和呈现类话语中,德文多使用隐喻、指示语等形象化的表征手段,中文较少使用时间指示语,体现出程式化的文体特征;4)总体来说,德文作者更注重使用显性的语言资源,构建语篇框架、管理命题信息、阐述研究思路和呈现研究结果。关键词:学术论文;注释行为;汉语;德语CommentingActinChineseandGermanAcademicArticlesCHENQi(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UniversityofShanghaifor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

3、i200093,China)Abstract•Commentingactisanimportantcategoryofmeta-discourseinacademicpapersandcanbedividedintofourtypes:announcingthetheme,organizingthetext,citingopinionsofothersandpresentingtheresults.Analysisshowsthat:1)CommentingactinGermanpapersisusedmorefrequentlythaninChi

4、nese,especiallyinthemeannouncementandtextorganization.Chineseauthorstendtousemorereportingandcitingacts;2)Inannouncingandorganization,GermanandChinesepapersshowthesamemodelof“WHAT+DO”,whichcanbefurtherexpanded;3)Incitingandpresentation,Germanauthorsusemoremetaphorsanddeixist

5、hantheirChinesecounterparts;4)Generallyspeaking,Germanauthorsusemoreexplicitformulationstocommunicatewiththereaders,organizethetextandproposition,expresstheirideasandpresenttheresults.Keywords•academicpapers;commentingact;Chinese;Germani•引言语篇的文化性决定了不同文化圈的学术作品具有独特的篇章组织模式和语言表达特

6、征。其中“注释性言语行为”是学术语篇中重要的元话语手段,具有语篇组织、人际互动、指涉转引等多种功能。在学术写作中,中德学者基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图式,运用具有文化特征的注释性言语行为来构建和组织语篇。2.研究背景41近年来,对学术语篇的文化性和元话语研究逐渐成为语篇分析、专用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就对比语言研究来说,大多数论文以英语为比较对象(Hyland2005;杨信彰2006;郑丹2012;谢华2012;吴格奇2013;吴格奇、潘春雷2013;鞠玉梅2013;徐昉2012,2016)。日耳曼学者主要对德语和其他欧洲语言进行了对比研究(Clynes

7、1987;Heller2008;Graefen2000;Fandrych2004;Fandrych&Graefen2002;Ehlich&Heller2007;Olszewska2007,2013;Chen2016)。Clynes(1987)对比了德语和英语作者在社会学和语言学论文中是如何运用动词把图片和表格嵌人文本中的;Graefen(2000)和Fandrych(2004)比较了德英学术论文中的评价类动词,认为评论型言语行为在德语论文中出现的频率更高;Heller(2008)则对德语和意大利语社会学论文中的指示性标记语进行了研究,认为德国学者在

8、论文中使用更丰富的指示手段来促进人际互动。总的来说,英语界学者对元话语标记的研究大多以Hyland(2005)的分类模型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