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_第十课___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职业道德与法律_第十课___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ID:44305853

大小:5.48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20

职业道德与法律_第十课___避免误入犯罪歧途_第1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_第十课___避免误入犯罪歧途_第2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_第十课___避免误入犯罪歧途_第3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_第十课___避免误入犯罪歧途_第4页
职业道德与法律_第十课___避免误入犯罪歧途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道德与法律_第十课___避免误入犯罪歧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第四单元一、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一、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犯罪的定义:P113犯罪的主要牲是:第一,具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二,触犯刑法的行为第三,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刑罚的种类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三种。3、我国刑法的任务1、根本任务: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2、我国刑法任务主要内容:第一,国家安全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第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第四,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创境激趣】[情境创设]因盗窃罪判刑3年的小华在上小学时,就曾多次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逐渐养成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尽办法据为己有的不良品性。初中二年级的一天,他从居民家的窗户爬进室内,将钱和首饰偷出,结果被判刑。[问题思考]●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说明未成年人小华犯罪的

3、主观原因是什么?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1.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议一议:小华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总结归纳)小华犯罪的主观原因是,法律意识淡漠,认知能力差,自控力差,价值观念扭曲,自私贪婪。【引思明理】:<设置问题><1>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看课本116-117页,回答(略)<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小组讨论)看课本116-117页案例,结合以下问题,总结龙某犯罪的原因。①龙某为什么打伤医生李某?②龙某故意伤害他人受到了什么法律处罚?③我们青少年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教

4、训?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因素影响和自身主观原因议一议:<3>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1)逃学上网,沉迷游戏;(2)结交恶友;(3)缺钱上网,密谋抢劫;(4)案发落网,等待审判想一想议一议:(材料)片刀的“用途”北京市某中学三个初一的学生,上课传递“片刀已买好”的纸条,被老师发现,经过耐心的开导教育,三个学生说出片刀的用途。其中一个学生的邻居是私营企业主,买片刀是想将其杀死,他们享用企业主的钱财,另一个说他母亲爱唠叨,买刀想趁母亲熟睡时将其杀死,这样就不会有人烦他了。当问及三个学生杀人的后果

5、时,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一张纸条被及时发现,避免了血案的发生,挽救了三个孩子。(讨论)上述案例中的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简要说明他们差点误入犯罪的原因。归纳总结:归纳:主要是青少年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认知能力低,价值观念扭曲,缺乏正确的交友观等。比如龙某就是因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价值观念扭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给他人、家庭和自己带来严重的损害。总结归纳:(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看课本117页第1段回答(略)(2)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及其主要情形看课本117页最后一段的阅读文(

6、略)(3)中职学生如何自觉预防犯罪∆看课本118页第①、②自然段,讨论回答(略)2.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看课本118页案例,思考下列问题。<设置问题>:<1>程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由学生据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回答。(略)看课本118--119页相关链接的内容,归纳总结刑法中规定的职务犯罪都有哪些。学生讲述(略)<2>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怎样防范犯罪?学生分组交流研讨,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试一试)写出一个小贴士:预防犯罪的小提示道德践行: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小组讨论)看课本119

7、页案例材料和图片,讨论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①结合案例说明面对违法犯罪现象,做到见义勇为的必要性。②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依法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比一比,看课本120页第一自然段,找出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1)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分析归纳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见义勇为,就是公民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所实施的救助行为。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

8、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分析比较:分析比较: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看书120页相关链接内容,学生回答。(略)[互动在线]回答问题:①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如何做到见义智为?②假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行窃,应如何智为?师生共同讨论(2)见义智为,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见义智为: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以避免造成更大悲剧和更多不必要的伤害。▲体验导行◆[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