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止观坐禅 法要

修习止观坐禅 法要

ID:44322115

大小:282.0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9-10-20

修习止观坐禅 法要_第1页
修习止观坐禅 法要_第2页
修习止观坐禅 法要_第3页
修习止观坐禅 法要_第4页
修习止观坐禅 法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习止观坐禅 法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61/61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众生自无始以来,外为天演所驱,内为识情所系,无日不在颠倒错乱之中,是故文明愈进,人道愈衰,演成今日之惨剧矣。欲思挽救,舍佛法外,无他术也。然于佛法之中,求其最适当于末世众生之心理者,莫若念佛法门。而念佛法门,欲求其实修实证,非止观法门不足以为功。盖净土与天台,实有密切之关系在焉。非明天台之教观,不足以修念佛三昧;非从净土之持行,不足以契天台妙解。所谓相即而不相离也。甲戌秋,香海莲社曾璧山、吕碧城居士等敦请宝公上人宣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亦名《天台童蒙止观》。此止观者,乃古藏之精髓,大部之锁钥,计有上下二卷,前后十章,其所诠信解行

2、证,五阴烦恼等魔境,词周而简,义微而显,容易省目。法师讲时,字字句句无不以念佛与止观互显为宗要,命学者等二人记录。草成后,呈诸宝公详为斧正,并编述之,始付梓。窃思此书行世,念佛者得之,往生可必;参禅者得之,克证无疑;乃至持律学教者研读之,靡不戒净理明者也。爰述端末,聊表钦崇。  宁波观宗寺宏法研究社学者法慈谨序。61/61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众生自无始以来,外为天演所驱,内为识情所系,无日不在颠倒错乱之中,是故文明愈进,人道愈衰,演成今日之惨剧矣。欲思挽救,舍佛法外,无他术也。然于佛法之中,求其最适当于末世众生之心理者,莫若念佛法门。而念佛法门,欲求其实修实证

3、,非止观法门不足以为功。盖净土与天台,实有密切之关系在焉。非明天台之教观,不足以修念佛三昧;非从净土之持行,不足以契天台妙解。所谓相即而不相离也。甲戌秋,香海莲社曾璧山、吕碧城居士等敦请宝公上人宣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亦名《天台童蒙止观》。此止观者,乃古藏之精髓,大部之锁钥,计有上下二卷,前后十章,其所诠信解行证,五阴烦恼等魔境,词周而简,义微而显,容易省目。法师讲时,字字句句无不以念佛与止观互显为宗要,命学者等二人记录。草成后,呈诸宝公详为斧正,并编述之,始付梓。窃思此书行世,念佛者得之,往生可必;参禅者得之,克证无疑;乃至持律学教者研读之,靡不戒净理

4、明者也。爰述端末,聊表钦崇。  宁波观宗寺宏法研究社学者法慈谨序。61/61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众生自无始以来,外为天演所驱,内为识情所系,无日不在颠倒错乱之中,是故文明愈进,人道愈衰,演成今日之惨剧矣。欲思挽救,舍佛法外,无他术也。然于佛法之中,求其最适当于末世众生之心理者,莫若念佛法门。而念佛法门,欲求其实修实证,非止观法门不足以为功。盖净土与天台,实有密切之关系在焉。非明天台之教观,不足以修念佛三昧;非从净土之持行,不足以契天台妙解。所谓相即而不相离也。甲戌秋,香海莲社曾璧山、吕碧城居士等敦请宝公上人宣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亦名《天台童蒙止观》。此止观

5、者,乃古藏之精髓,大部之锁钥,计有上下二卷,前后十章,其所诠信解行证,五阴烦恼等魔境,词周而简,义微而显,容易省目。法师讲时,字字句句无不以念佛与止观互显为宗要,命学者等二人记录。草成后,呈诸宝公详为斧正,并编述之,始付梓。窃思此书行世,念佛者得之,往生可必;参禅者得之,克证无疑;乃至持律学教者研读之,靡不戒净理明者也。爰述端末,聊表钦崇。  宁波观宗寺宏法研究社学者法慈谨序。61/61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众生自无始以来,外为天演所驱,内为识情所系,无日不在颠倒错乱之中,是故文明愈进,人道愈衰,演成今日之惨剧矣。欲思挽救,舍佛法外,无他术也。然于佛法之中,求其

6、最适当于末世众生之心理者,莫若念佛法门。而念佛法门,欲求其实修实证,非止观法门不足以为功。盖净土与天台,实有密切之关系在焉。非明天台之教观,不足以修念佛三昧;非从净土之持行,不足以契天台妙解。所谓相即而不相离也。甲戌秋,香海莲社曾璧山、吕碧城居士等敦请宝公上人宣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亦名《天台童蒙止观》。此止观者,乃古藏之精髓,大部之锁钥,计有上下二卷,前后十章,其所诠信解行证,五阴烦恼等魔境,词周而简,义微而显,容易省目。法师讲时,字字句句无不以念佛与止观互显为宗要,命学者等二人记录。草成后,呈诸宝公详为斧正,并编述之,始付梓。窃思此书行世,念佛者得之

7、,往生可必;参禅者得之,克证无疑;乃至持律学教者研读之,靡不戒净理明者也。爰述端末,聊表钦崇。  宁波观宗寺宏法研究社学者法慈谨序。61/61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众生自无始以来,外为天演所驱,内为识情所系,无日不在颠倒错乱之中,是故文明愈进,人道愈衰,演成今日之惨剧矣。欲思挽救,舍佛法外,无他术也。然于佛法之中,求其最适当于末世众生之心理者,莫若念佛法门。而念佛法门,欲求其实修实证,非止观法门不足以为功。盖净土与天台,实有密切之关系在焉。非明天台之教观,不足以修念佛三昧;非从净土之持行,不足以契天台妙解。所谓相即而不相离也。甲戌秋,香海莲社曾璧山、吕碧城居士等

8、敦请宝公上人宣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亦名《天台童蒙止观》。此止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