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1.1人类环境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1.1人类环境教案

ID:44344173

大小:287.4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21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1.1人类环境教案_第1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1.1人类环境教案_第2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1.1人类环境教案_第3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1.1人类环境教案_第4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1.1人类环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1.1人类环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环境【课程标准要求】标准活动建议•举例说明人类与坏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组织一次坏保实践活动,如参观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园区、清洁生产工厂、污水处理厂等,写一篇观后感。【设计思路】人地关系是贯穿高中地理教材的一条主线,自然资源、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等知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等知识已经在必修一和必修三的教材中学习过,但系统性不够。木课的内容要求将分散型的知识通过复习与串联讲解上升到系统性知识的层面,其认知过程应该利用案例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从教学方

2、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丁•本课的“标准”是“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环境,环境分为哪几种类型。二是理解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三是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自然资源V环境人类分类【教学目标】1.说出环境的概念及

3、分类,举例说明环境与资源的相互关系。2.通过分析人类发展四个阶段的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3•通过对环境与资源、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重难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木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本课重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通过复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二是通过分析“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从原理上深刻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课前准备】提前三天布置学生考察学校周围的环境,分析哪些屈于白然环境,

4、哪些屈于社会环境,它们之间有什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捉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表1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姓名在小组中的职责发言次数个人观点XXX【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情诊断调查:关于人类环境的概况,你己经掌握的知识

5、点有哪些?你的疑问有哪jfck?•学生冋答。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人类环境的认知基础及差异表现;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与学习需求;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学投影学习ri标,要求说①朗读学习口标;习出关键词。②迅速说出关键词目明确目标,提高学生标的有意注意。展示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活动建议1:比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表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举例联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内容环境及其分类①展示导学问题:什么是环境?环境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它们Z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②课前研究性学习成

6、果展示:学校周围的环境,分析哪些属于门然环境,哪些属于社会环境?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匸确评判。①学生自学、相互讨论,然后汇报学习成果。分析数据,作出回答。②学生汇报研究屮学习成果通过比较法和案例法加深对概念理解的深刻性。[内容解析]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索和社会因索的总体。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由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社会环境:指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两个既有联系,又

7、有区别的概念。(1)联系:白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2)区别:首先,两者受人类干预的程度不同。自然环境受人类的影响小,其景观特征基本保留自然而貌,其屮物质的交换、迁移、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物种的演化,都基本上按门然规律进行;社会环境则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下,其景观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范围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不

8、同。自然环境如某些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冰原地区,大洋中心区等,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其范围日益缩小;而社会环境如种植园、城市、工业区等,其范围日趋扩大。考察学校周围的环境,应全面具体,内容除楼房、道路、操场、绿地等设施之外,还应把阳光、空气等自然要素包括在内。区别它们属于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应结合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分析。探究活动2: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