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件9 吸收

化工原理课件9 吸收

ID:44352683

大小:1.76 MB

页数:89页

时间:2019-10-21

化工原理课件9  吸收_第1页
化工原理课件9  吸收_第2页
化工原理课件9  吸收_第3页
化工原理课件9  吸收_第4页
化工原理课件9  吸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课件9 吸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9吸收9.1.1吸收的应用(目的)9.1概述1.原料气的净化:煤气中H2S的净化2.有用组分回收:合成氨厂放空气中氨回收、DMF回收3.某些产品的制取:HCL、NOx、SO3气体制酸4.废气的治理:工业废气SO2吸收1.根据溶质与溶剂是否反应: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2.根据热效应:非等温吸收和等温吸收3.根据被吸收溶质的数目: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4.根据操作压力:常压吸收和加压吸收5.根据溶质的浓度不同:低浓度吸收和高浓度吸收本章主要研究:常压、等温、填料塔中单组分、低浓度物理吸收9.1.2吸收操作分类水粗苯水直接蒸汽焦炉煤气

2、脱苯煤气贫油富油吸收塔解吸塔换热器冷却器冷却-冷凝器吸收液贮槽脱吸液贮槽图9-1从焦炉煤气中回收粗苯的流程示意图9.1.3吸收的流程gasinletliquidoutletgasoutletliquidinletⅢⅠⅡ图9-2a气液逆流串联1.气液流向2.多塔吸收9.1.3吸收的流程gasinletliquidoutletgasoutletliquidinletⅢⅠⅡ图9-2b气体串联、液体并联2.多塔吸收3.加压吸收:p↑,有利于吸收;p↓,有利于解吸4.关于脱吸(解吸)9.1.3吸收的流程吸收剂应具有的特点:溶解度:大敏

3、感性:好选择性:好蒸汽压:低(不易挥发,减少溶剂损失,避免在气体中引入新的杂质)粘度:低(利于传质及输送)比热:小(再生时耗热量小)发泡性:低(以免过分限制气速而增大塔的体积)腐蚀性:低(减少设备费和维修费)安全性:好(避免易燃易爆)经济性:易得到易再生T↓、p↑,,有利于吸收;T↑、p↓,有利于解吸9.1.4溶剂选择9.2.1吸收相平衡关系1、溶解度曲线pA↓,cA↑,NA↓,当→0时,推动力→0,cA→cA*,气液相平衡溶解度单组分物理吸收,变量:p、T、pA、cA三个组分:溶质A、溶剂S、惰性气体B两个相:气相、液相自

4、由度数:F=C-φ+2=3-2+2=3T,p一定或9.2吸收基本理论T=273KNH3SO2CO2O2溶解度曲线气体O2CO2SO2NH3n3210图9-3293K下几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T、pA相同时,不同气体溶解度区别很大:难溶气体:O2、CO2易溶气体:NH3中等溶解度:SO2(2)在低浓度范围内,可将溶解度曲线看作直线:溶解度系数,kmol/(m3.Pa)(9-3)与气相溶质分压pA成平衡关系的液相中溶质的浓度9.2.1吸收相平衡关系2、亨利定律(Henrylaw)——适用稀溶液与液相溶质浓度cA成平衡关系

5、的气相中溶质的分压亨利系数,Pa(9-5)H↑,E↓,越易溶。E=f(T)p↑,H↑,E↓,有利于吸收T↑,H↓,E↑H=f(T):一般p的影响可忽略E=f(T,c):E=c/Hm=f(T,p,c):m=E/p=c/(Hp)(9-7)与液相摩尔分率xA成平衡的气相摩尔分率相平衡常数,无因次,m=E/p9.2.1吸收相平衡关系摩尔比表示相平衡关系若m=1或稀溶液,XA很小,则9.2.1吸收相平衡关系3、应用(1)判断传质方向:y*=mxx*=y/m若y>y*,吸收过程若x>x*,解吸过程y=y*,平衡过程x=x*,平衡过程y<

6、y*,解吸过程x0[y–x(不是传质推动力,因为不同相)]x*-x>0,pA-pA*>0,cA*-cA>0解吸:y*-y>0,x-x*>0,pA*-pA>0,cA-cA*>0(3)确定传质过程极限y-y*>0为吸收过程,x↑,当x→x*时,达到最大9.2.1吸收相平衡关系例9.1:已知在总压101.3kPa及温度20℃下,液相中氨的摩尔浓度为0.582kmol/m3,气相中氨的平衡分压为800Pa,若在此浓度范围内的相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试求其H、E、m之值。例9.3:在总压

7、1200kPa、温度303K下,含CO25%(体积分数)的气体与含CO2为1.0g/L的水溶液相遇,问:会发生吸收还是脱吸?以分压差表示的推动力有多大?若要改变其传质方向可采取哪些措施?9.2.1吸收相平衡关系双膜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twofilmtheory)(1)气液两相传质阻力集中在一定厚度的膜内;(2)在膜内只有分子扩散,没有涡流扩散;(3)相界面处pi、ci符合相平衡关系,即相界面的传质阻力为零。距离zp或c组成气相主体液相主体相界面气膜液膜传质方向图9-4气液相界面两侧的浓度分布(双膜模型)9.2.2气体吸收传

8、质速率方程气相:气相传质推动力液相:液相传质推动力稳态下:9.2.2气体吸收传质速率方程距离zp或c组成气相主体液相主体相界面气膜液膜传质方向图9-4气液相界面两侧的浓度分布(双膜模型)0EPQI相平衡线图9-5气液相界面组成的图解pi=f(ci)9.2.2气体吸收传质速率方程1、以p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