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英语新课标的认识

浅谈对英语新课标的认识

ID:44384716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对英语新课标的认识_第1页
浅谈对英语新课标的认识_第2页
浅谈对英语新课标的认识_第3页
浅谈对英语新课标的认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英语新课标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对英语新课标的认识《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中英语教学的实施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堂教学要注重师生的互动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教学技能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场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

2、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只有优秀教师的讲台上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缺少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的课不能算是一节优秀的课。如今的一些优秀课例,不切实际,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经过多次的演练之后才搬上舞台来表演的一个节目,失去了它应有的味道。师生间的互动看起来是非常的活跃,只不过是徒有虚名。二、正确处理五个教学

3、目标1、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人类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只有学习了语言知识,掌握了运用语言的言语技能,才能使交际成为可能,实现交流之目的。因此,新大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出发点,突出语言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扩大听和读的输入量,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2、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文化意识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不仅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而且也包括人们的思维、生活以及行为方式等。人类学家早就发现,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

4、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俗。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这就决定了语言离不开文化。脱离了文化,语言就失去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和工具性。3、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会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英语一般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而更加热爱我国文化和激发对我国社会的热爱之情,并且学习懂得尊重别国的文化,培养健康的人格,从而养成得体运用语言的习惯。4、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学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过程。对学生来说,他们

5、在学习中往往以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诸如他们的价值观、意志特征、理智特征、学习动机以及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态度、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这些情感因素都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各种交流活动,并产生各种情感结果。情感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态度,最为明显的表现是乐学(积极主动地学)或厌学(被动消极地学)。因此,作为非智力的心理因素,情感态度对学生的发展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学会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疾病,使心理健康发展,从而有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的合作精神。正确的情感态度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把学习英语看成一种负担或是可有可无的,那他的学习是被

6、动的,即使在考试中能取得高分,他的能力也一定是非常有限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每位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当学生回答问题错了,不是一句:“No,sitdown•”或“You,rewrong・”,而是"Nevermind!Tryagain・”或“Vmsureyoucandoitbetternexttime5、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学习策略的培养从近景说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英语,从远景说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

7、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供机会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学生比较善于从同伴中学习,我们广大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