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力和分力施力物体的关系

浅谈合力和分力施力物体的关系

ID:44386935

大小:80.5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合力和分力施力物体的关系_第1页
浅谈合力和分力施力物体的关系_第2页
浅谈合力和分力施力物体的关系_第3页
浅谈合力和分力施力物体的关系_第4页
浅谈合力和分力施力物体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合力和分力施力物体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合力和分力施力物体的关系(421131衡南二中贺方华13875671768)摘要: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力产生的两个条件,在实际问题中,分力都有对应的施力物体存在,合力和分力的施力物体相同。如果认为合力和分力的施力物体相同,即可以解决已知力难于确定施力物的困惑,又不违背已有的力学规律。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内容是高中阶段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它几乎贯穿高中物理学习的始终。这一部分内容是高中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内容。掌握好了力学,尤其是物体的受力分析,对学好高中物理至关重要。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要进行力的分解,关于合力和分力施

2、力物体的关系问题,教材、教参提及很少,且不同资料上说法不一,本人就此问题谈谈个人肤浅看法。原高一物理课程基础训练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题目:在力的分解中,合力是实际存在的力,它有与之相对应的施力物体存在,分力是几个设想的力,它们没査与之相对应的施力物体存在,分力的受力物体就是合力的受力物体,分力的作用点就是合力的作用点。注:横线是要求填写空白,横线上的内容是基础训练提供的参考答案,且这一答案已用多年。在上例的解答中,认为已知力的分力没有施力物体。关于这个问题,我接触的同仁也是观点各异,但本人认为,已知力的分力应有与之相对应的施力物体

3、存在,理由有二。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力产生的两个条件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我们有时为了方便,只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没有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是存在的,[摘自物理(必修)教材第7页]。据此,已知力的分力照样具有力的属性,不应没有施力物体。二在实际问题中,分力都有对应的施力物体存在例1:如图1所示,三段绳OA,OB,OC;OA,OB绳系于天花,OC下端悬吊重为G的物体A.图]图2如图2所示,F为0C绳对0点的拉力,Fa。,Fbo,分别表示0A绳和0B绳的

4、0端受到的拉力•我们可以想像,在图示装置中,如果OC绳不向下拉结点0,在图示装置中,就不可能有Fao,Fbo存在.因此,力Fao,Fbo题,我接触的同仁也是观点各异,但本人认为,已知力的分力应有与之相对应的施力物体存在,理由有二。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力产生的两个条件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我们有时为了方便,只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没有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是存在的,[摘自物理(必修)教材第7页]。据此,已知力的分力照样具有力的属性,不应没有施力物体。二在

5、实际问题中,分力都有对应的施力物体存在例1:如图1所示,三段绳OA,OB,OC;OA,OB绳系于天花,OC下端悬吊重为G的物体A.图]图2如图2所示,F为0C绳对0点的拉力,Fa。,Fbo,分别表示0A绳和0B绳的0端受到的拉力•我们可以想像,在图示装置中,如果OC绳不向下拉结点0,在图示装置中,就不可能有Fao,Fbo存在.因此,力Fao,Fbo的施力物体是0C绳•从力的作用效果看,力F与Fao,Fbo应为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因此,本例中的合力和分力的施力物体是相同的.例2:如图3所示,把一个重为G的光滑球用竖直档板挡住,使小球在倾

6、角为a的斜面上静止图4图3在分析小球压斜面和档板的效果时,我们可以把重力G按图4进行分解,其中Ch,G2是重力分别在垂直斜面方向和垂直档板方向的分力。在本题中,G与Gi,Gz是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它们的受力物体都是小球,它们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因为,如果地球对小球没有吸引力,小球就不会产生压斜面和档板的效果,即G、G2也就不存在,分力Gi、G2有施力物体存在,施力物体是地球。在本例中,若档板是垂直斜面方向把球扌当住,根据小球压斜面和档板效果,可以把重力G按图5分解成G3,Ga•分力Gs,G4与合力G的受力物体都是小球,施力物体同样都是

7、地球,在图4与图5中,小球重力G分解成两组不同的分力,但它们的施力物体都与重力G的施力物体相同.由此可见,已知力在不同情况下分解,但分力与合力的施力物体始终相同.图5综上所述,在力的分解中,如果认为合力与分力都有施力物体存在.合力和分力不仅受力物体相同,而且施力物体也相同,这样,即可以解决已知力分力难于确定施力物体的困惑,又不违背已有的力学规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