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意思表示

浅谈意思表示

ID:44393301

大小:32.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意思表示_第1页
浅谈意思表示_第2页
浅谈意思表示_第3页
浅谈意思表示_第4页
浅谈意思表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意思表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意思表示摘要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两者之间关系的精髓在于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构成耍素,没有意思表示就没有法律行为。本文通过对意思表示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的阐述,勾勒出了意思表示这一法律术语的大致轮廓,通过对意思表示瑕疵的研究,强调了意思表示在法律实践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意思表示意思表示瑕疵法律行为作者简介:纪思思,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宪法学。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2-015-02一、意思表示概念及构成要素意思表示作为法律术语,是18世纪沃尔夫在其《自然法论》一

2、书中所创。脾尽管德国民法典没有对意思表示作出精准的定义,但德国学者对意思表示的统一理解基木为“意思表示是为了实现一定法律后果所为的意愿表达”。豎我国大陆学者一般也认为,意思表示即行为人将完成某一法律行为的内心需求向外部表达的行为。一般来说,意思表示的成立过程被划分为四步:首先要先产生某种动机,这是意思表示出现的最初源头,其次,不仅仅是一个动机,行为人希望这一动机能产生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法律效果,即效果意思,接下來产生将这一内心需求向外部表达的意愿,最后付诸行动,将这种内心的意思向外部进行表达。关于动机的作用,通常来说,动机只是效果意思发生的一个心理过程

3、,它并不能成为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因此,行为人的动机正确与否,原则上并不影响法律行为的效力。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是判断意思表示是否成立的判断依据。关于意思表示由几部分组成,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德国学者通常支持“五要素说”,他们认为意思表示包括:目的意思、效果意思、表示意思、行为意思和表示行为五个部分。日木学者仅将表示行为看作是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排除了效果意思和表示意思。我国学者的看法亦有所不同,主要有“五要素说”、“三要索说”和“二要素说”。“五要索说”的学者看法与之前所述的德国学者相同,“三要素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效果意思、表示意思、表示行为。(一)效果意

4、思在意思表示中所提到的“意思”应为效果意思,行为人内心的真实意思并无法让人知晓,因此必须以一种有效的形式加以表达,这种效果意思应是一种表示上的效果意思。(二)表示意思将内心效果意思加以表达是连接效果意思与表达行为的中间环节。台湾学者称Z为“表意人为意思表示时,有使存于内部Z效力意思与其表现于外部之行为相联络之意思”。鎌(三)表示行为是指将内心意思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加以外化表现的过程,在内心意思与表示行为相一致的情况下,意思表示并不发生问题,但有时二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以此便会出现意思表示的瑕疵问题。有学者认为,在意思表示的三要素中,效果意思应为其木体。这是

5、基于个人本位法律思想所作出的结论,民法的最高原则即为私法口治,旨在由个人享有法律权利、承担法律义务,个人意愿的真实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产生效果意思的表达并不是真正有效的表达。但这一说法也存在着问题,人的内心意思是很难为他人所知晓的,将效果意思作为意思表示的主耍认定标准很容易让相对人承受损害。因此效果意思木体论逐步被修正,人们更加倾向于将表示行为定为本体,以一种更加客观的方式判断意思表示的效力。“二要素说”认为表示意思只是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的链条,其作用更多的表现为i种连接作用,一种形式上必要的存在,它的存在与否在实质上并不影响意思表示的成立,因此认为意思表示

6、要素为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二、意思表示的瑕疵通过对意思表示分类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所谓意思表示的瑕疵,其针对的就是不健全的意思表示,由于不健全的意思表示主要表现为不真实和不自由,因此意思表示瑕疵通常分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和意思表示不自山两种类型。(一)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是指表意人向外部表达的信息并不是其内心的真实意思。这种意思表示的不一致通常表现为五个方面:1・单独虚伪表示这种表示又被称为是真意保留、心屮保留或心意保留,衣意人把自己的真实意思保留在心中,而表面上作出的表示乂足以让相对人相信该意思表示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意思的保留很难分辨,但原则上这种

7、虚伪表示是有效的,以保护交易安全,但相对方知道该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除外。2.通谋虚伪表示表意人缺乏内心的真意,并与相对人通谋以隐藏自身真实意思表示。对于通谋虚伪意思表示,原则上是认定其无效的,但为了保护交易的安全,不得以此种无效对抗善意第三人。我国《民法通则》上没有明确对此作出规定,但提到了与其有相通之处的“恶意串通”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3.隐藏行为隐藏行为是指表意人作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实的意思表示为发生其他的法律效果。关于隐藏行为的效力问题,通说认为其虚假的意思表示为无效,其真实的意思表示要视具体的法律规定来判断是否有效。4.脱法行为脱法行为是

8、指当事人利用契约自由的基本原则,运用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