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田红振论文

7月田红振论文

ID:44401362

大小:58.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1

7月田红振论文_第1页
7月田红振论文_第2页
7月田红振论文_第3页
7月田红振论文_第4页
7月田红振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7月田红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题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应用实例学生姓名:口红振学号指导教师:B期:2013年3月9日中文摘要与关键词1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主要措施11.1控制混凝土温升11.2混凝土浇筑21-3改善边界约束条件21.加强施工的温度控制和管理22.1施工的温度控制22.2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及应对措32.3技术实施效果43.结语4参考文献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应用实例[摘要]本文从工程实例出发,介绍了通过多种技术措施相结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开展的方法,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冇一定指导意义;工程实践屮釆集了一些数据,为裂缝控制理论提供了基础资料

2、。[关键词]人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数据分析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生宿舍楼地下室筏板基础平面4000m2,板厚平均1.2m,混凝土标号C35(导墙C45、加强带C45、C50),抗渗等级S8,混凝土总体积约5000m3,属于人体积混凝土,因此,裂缝控制成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关键。本工程通过多种手段相结合,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进行了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主要措施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主要措施一般冇控制混凝土温升、降低浇灌入模温度、延缓升温和降温速度、改善边界约束条件、加强混凝土温度控制和管理、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和极限拉仲强度等方而。本工程主要在控制混凝土温升、改善边界

3、约束条件和加强施工温度控制儿个方面采取了措施,具休措施如下所述。1.1控制混凝土温升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屮,混凝土因水泥水化放热而导致温度升高,控制混凝土rti此产生的温度裂缝是保证人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升主要从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和混凝土浇筑两个方面着手。1.1.1原材料本工程选用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加GBS-A液体高效减水剂、UEA膨胀剂等外加剂,粗骨料选用粒径不大于25nini的碎石、细骨料选用二区中砂、高掺粉煤灰(一级粉煤灰,严格控制细度、标准稠度和烧失量)等措施,减少单方水泥用量。通过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密切配合,优选配合比,以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减少空

4、隙率和收缩。选用配合比如下表所示:表1・1筏板混凝土配合比表(C35P8)水泥水砂石粉煤灰膨胀剂外加剂315175732109760337.81・2混凝土浇筑浇筑采用“一个坡度、层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方法。根据混凝土泵送时形成的坡度,在上层与下层布置两道振捣点。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振实;笫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先振捣料口处混凝土,以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而振捣。为捉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仲强度,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提高混凝土密实度,还采取二次振捣法。在振捣棒拨出时混凝土仍能自行闭合而不会在混凝土屮留孔洞,这时是施加二次振捣的合适时机

5、。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较厚,在浇筑两小时至六小时后,先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然后用木抹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而密实,在初凝前用磨光机压光,这样既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乂能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发。1.3改善边界约束条件在满足设计工艺、结构构造、施工工期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根据结构设置后浇带,将整个筏板基础分为八大块,以减少每次浇筑体积、面积和发热量。其中,每次浇筑混凝十.体积最大为1027m3,最少为280m3;分块浇筑时间依据工期和施工工艺需要相互错开,最短吋间间隔为2d,最长间隔为14d。2加强施工的温度控制和管理2.1施工的温度控制2.1.1测温点的布置根据木工程底板特点,测温点选在

6、平面1/8范围内有代表性的地梁、电梯井、积水坑侧壁、主楼与地下汽车库底板高差部位,分上、中、下三层布置,每层布置15个测温点,三层共计45个测温点;混凝土表面布置8个测温点;大气中布置1个测温点;合计54个测温点。2.1.2测温点的埋设与处理本工程采用JDC-2型建筑电子测温仪,先将4)35镀锌钢管底部用海绵条封堵,按设定标高焊接在粗钢筋上。测温结束后,管内用膨胀水泥浆封堵,管头用钢板满焊并刷防锈漆。测温程序和工艺须遵从下述要求。①混凝土入模前须测定混凝土入模温度。②自混凝土入模至混凝土浇捣完毕起7d内每2小时测温一次;自第8天至第14天,每4小时测温一次,直至停止测温。每次测温,都应做好书

7、面记录,并检查混凝土表而是否缺水以及保温层是否覆盖严密。③每测温一次,及时计算出混凝土中部与卜•部、中部与上部以及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度之间的温差,以调整养护条件,使温差保持在25°C以内。2.1.3养护本工程采用综合蓄热法保温养护,养护原则为升温阶段阻止混凝土表面热量散失,减小混凝土内部与表而温差以减小温度应力;降温阶段减慢混凝土降温速度,避免产生收缩裂缝。具体措施为当混凝土面踩上无脚卬,薄膜覆盖不会影响混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