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青画刻

浅谈留青画刻

ID:44411033

大小:25.1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留青画刻_第1页
浅谈留青画刻_第2页
浅谈留青画刻_第3页
浅谈留青画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留青画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留青画刻安徽黄山歙县竹玩斋郑岗【内容提要】留青竹刻是利用薄薄的竹青和衬托竹青的橙红色竹肌,在竹皮上表现千态万物、人物形象及书法神韵的一门雕刻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就为文人所喜爱。常以书画为表现内容,借竹之自然特点,抒发人们对自然物象的感受和心中情怀,但因其自然特性,在雕刻时表现的内涵往往又与其它雕刻材料不同,可以更好地表现书画之墨韵,是画刻,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刻画。]留青竹刻俗称在竹皮上以刀作画,是中国常州珍贵的传统工艺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因手工技艺含量高,工艺精湛,历代为宫廷贵族珍爱,

2、至当代屡获工艺美术评比国家级金银奖及海内外盛誉而名闻遐迩。关键词:留青竹刻刻画画刻一、留青画刻对材料的要求留青画刻的用材,以毛竹为佳,耍求竹质坚实、竹面平整、净无斑点、节稀杆直,竹肌纹理细致,竹筠看不出立纹,亦称为玉竹。清初封毓秀的竹刻诗里说“取材出幽篁体,搜掘同参苓”O人所共知,人参茯苓是最不易采集的,从这诗里也就说明了取得良好的留青竹刻材料是不容易的。要想选出上等的竹材,首先必须懂得鉴别毛竹的生长年龄,,嫩者质地未坚,疏松不宜用,且雕刻后易变形。老者纹理粗糙,不耐精雕,故采用三至五年之竹为上。竹了砍下后,先断成合适

3、的长度,再用清水加入少量食用碱后加热,待煮沸后放入竹段,再煮沸20分钟左右取出,用干布快速擦拭,直至表面由深绿色变成淡绿色后,放至口光下进行暴晒,暴晒的过程中最好不可再次浸水,连续暴晒两年后方才看出上面是不是有暗斑,有的暗斑表面不是很明显,去皮后下面会有很深的印记,还有一•部分开裂的和水槽太深的也不能使用,留下表皮白净,竹肌橙红者,方才是留青画刻创作的上好材料。所以说留青画刻的材料要求更加的苛刻,更难获得。二、留青画刻对刀法的要求“刻画”和“画刻”又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名字,“刻画”作品多数是匠艺之作,而“画刻”作品是指比

4、较高雅的刀刻艺术品。“画刻”同绘画有相通、相融的一而,作品要求以刀代笔、刀笔相融地表现出中国书画的笔墨韵味,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高度。留青画刻的制作所用的刀具外形没有定式,一般以个人用刀的习惯来制作,一般有三种,切刀,平刀和圆刀。可谓刀有刀味,笔有笔味。一把刻刀,只有一种刀口、刀锋,一刀下去,或铲、或切、或推、或拉,只能出现一种刀痕。画刻正是要求操刀者通过手中可到去表现毛笔那浓淡干湿、相融相异、内涵丰富的笔墨韵味。止是由于画与刻所用的工具是完全相反,笔是软的,一笔下去就能体现效果,刀是硬的,应用不到位会出现很死板的效果,

5、因此真正能做到以刀代笔就必须在刀法上有所创新,充分利用工具的斜锋、平锋、圆锋、双面锋、槽口锋等來体现墨韵的效果。在利用工具的同吋还要在手法上做出大胆的创新,对不同的画理做出合理的手法。创新,求变是不可动摇的法则,但如跳过学习传统一关,就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定要接受传统的洗礼,先要学习前辈们的章法及刀法上的处理手法,进而结合个人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从而体现出自己的不凡风格。所以,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画刻的刻家,也是很难的。有的人,绘画水平虽高,但缺乏刀上功夫,对他自己的画意、笔意无法用刻刀表达出来,刻品当然就不能达到“

6、画刻”要求。有的人,刀上基本功虽好,但懂画,会画水平不高,或者根本不懂虺理,他们既不能独立创作働稿,对他人画稿不理解,看不出画稿中哪些是重头之笔,生动之笔,哪些是陪衬之笔,尚未到位之笔。他们在操刀过程中,不会有刻者的主体意识,也就不会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他们只会被动地、呆板地用刻刀去描摹画稿。停留在“刻画”的层面上,他们的作品,也就难以达到“画刻”的要求。三、留青画刻对操刀者素质的要求“画刻”境界的内涵和外延是无比广阔和深远的。实践中,M为深刻的一点体会是在磨练操刀功夫的同时,必须牢固树立懂画、会画的的能力,在操刀中,

7、又必须树立刻家的主体意识,也即是要发挥刻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是达到“画刻”境界的必备条件和必由之路。所谓刻家要“功在刀外”,实际就是耍求刻家把书画修养作为基本功的内容之一来对待。至于刻口己的画,还是刻画家名家的画那就要看自己对画稿的画意、笔意是否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产纶那种激情和冲动,并有用刻刀去把它表现出来的欲望。当然,刻别人的画,并非就是依葫芦画瓢地对原作进行简单的摹刻,那只会把作品刻得僵硕、呆板。譬如眩家的起笔、运笔、收笔,提按顿挫;以及以浓破淡以淡破浓的墨色变化,在竹刻上并不是简单的留或去,而是要深刻的理解

8、笔墨的变化内涵,对比和烘托的关系「乂譬如画稿中的线条,要根据整幅画的情况来决定运用阴刻还是阳刻,是虚是实;画家用色块与线条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情趣和对生活的感悟,如何做到两者的统一,这就需根据自己的认知程度和艺术的情趣来选择刀法进行二次创作。书画课堂的刘存惠教授曾经讲过:“用笔墨造型创造画面效果并没有一个格式去套每一张画,在绘画创作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