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组屋建设

新加坡组屋建设

ID:44424218

大小:42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22

新加坡组屋建设_第1页
新加坡组屋建设_第2页
新加坡组屋建设_第3页
新加坡组屋建设_第4页
新加坡组屋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加坡组屋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加坡组屋建设是从1961年就开始了,其间就土地征用、购买人资格、再上市及岀租管理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对我国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比如我们现在实行的公积金制度与新加坡就十分相似。但是,对于国内来讲,在建设和管理经济适用房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从去年年末到现在,北京市建委、房地局、发改委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包拙规定总价不超过32万,八型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购买人除了提供收入证明述需要将其中请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新出台的《关于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冇关问题的通知》规定:1.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未住满5年,不允许按市场价格岀售。确需出售的,可以不高于购买时的单价出售

2、给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或山政府相关部门收购。出售家庭如符合条件可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2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住满5年的,可以按市场价格(lift,111售人须按成交额的10%补交综合地价款,出售后不得再购买政策性保障住房。从这些举措我们看出政府希望通过政策的调整,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房管理、实现公平、有序的市场分配原则的决心。新加坡规定组屋居民在获得组屋后5年Z内不可以出租,5年Z后允许腾出半套出租,但房主必须与房客合住。2003年开始没有向建屋发展局贷款,也没有领収公积金购屋津贴的屋主,可在住满一年后出售在公开市场上购买的组屋。他们也可在住满10年后,出租整套组屋。新加坡规定

3、组屋只有本国居民才能购买新龙,国内规定只有本市居民町以购买。新加坡规定永久居民(外來人口、无国籍)只能购买二手组屋,而且对其收入没有限制;同样,在北京,外地人购买二手经济适用房定不受限制的,也没冇购买者收入的限制。新加坡居住在建屋局组屋的人口,2001年为83%(屋主自住组屋81%,租赁2%),直接购买条件:1、新加坡公民;2、至少21岁;3、必须组成一核心家庭单位或符合其中一项特别合格计划;4、每月家庭总收入不超过8000新币(中请四厉式或更大的单位),5、不得拥有四人产业;6、曾经氏接购买或用“厉屋津贴”购买转售组屋的家庭必须在该组屋住满5年才能再巾请笫二间组屋。组屋完全以人民的购

4、买力为标准,实行的是“居者冇其屋计划雹希望屮国能够成功借鉴。新加坡的组屋始建於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殖民时期,是殖民政权为安抚人心的■善治”,但建屋数量有限。1959年,新加坡脱离英国殖民,当时大部分人仍然居无定所,只能暂寄棚户区、贫民窟。华人居住的区域更水源短缺,每天以车运水,这是今天唐人街“牛车水”得名源由。人民行动党为解决居住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960年宣布成立建屋发展局(Housing&DevelopmentBoard,简称HDB)o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政府宣布“居者有其屋”政策,正式开启新加坡的组屋年代。分别作为上世纪“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与新加坡,在

5、经济社会发展及成功经验上存地着诸多的共性。两者成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我认为,其共同的根源是rti于两地均建立了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合理解决了人民的住房问题,才提高了人民对地区(国家)的认同感及经济社会竞争力,使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去年,我参与了香港公屋居屋制度的考察,前儿天,又随同市政府考察团调研了新加坡的组屋建设制度。以下内容也即是我所看所思的一点体会。一、香港公营房屋制度简介香港的住房保障制度是通过施行公营房屋制度实现的。五十余年的摸索、发展、完善,香港公营房屋制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通过这一制度的施行,香港政府帮助全港近50%的家庭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

6、理想。从1954年香港政府建造了首批8栋6层高的公屋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的建设,到1981年时政府公营房屋的居住人口已经达到T200万人,到2005年,香港600万人口中超过50%都居住在公营房屋里。在垠近三年,香港政府每年新建的公屋都保持在2万套上下,每年能够保证编配大约2.5万套公屋供中低收入家庭租用。香港公营房屋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儿个主要阶段:1、徙置屋邨(1954年)香港公营房屋制度建设源于20世纪50年代石朕尾的一场大火,为解决石峡尾大火灾民的居住问题、政府遂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徙直事务处和屋宇建设委员会),为低收入的家庭提供廉租住房(公屋)。2、十年建屋计划(1972年)及

7、居者有其屋计划(1976年)7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政府和市民的收入都有很大的提高,1972年,政府开始实施10年建屋计划,拟在10年内为180万市民建设公屋,此计划为公营房屋的新架构和发展方式奠下基石。1976年,香港政府宣布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旨在让市民购置政府建设的居屋。3、长远房屋策略(1987年)1987年,在持续推行公营房屋发展计划达三分之一个世纪后,香港市民对房屋需求有巨人的改变,対租住公屋的需求相対稳定,但対居屋的需求大幅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