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脾胃不及中医辨证治疗

老年脾胃不及中医辨证治疗

ID:44433019

大小:71.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2

老年脾胃不及中医辨证治疗_第1页
老年脾胃不及中医辨证治疗_第2页
老年脾胃不及中医辨证治疗_第3页
老年脾胃不及中医辨证治疗_第4页
老年脾胃不及中医辨证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年脾胃不及中医辨证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年脾胃不及中医辨证治疗【关键词】脾胃不和;辨证治疗毕业论文【摘要】老年脾胃不和的发病特点为:口苦干,苔薄黄腻、乏力、腹痛(多为虚痛),便不成形。以温中补虚、1=1益气养血为法,再加强饮食调理,合理运动,心理护理,科学保健。通过临床典型病例的分析讨论,疗效明显,治愈率高。毕业论文【关键词】脾胃不和;辨证治疗毕业论文老年脾胃不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归纳其特点有三:(1)口苦干、苔薄黄腻;(2)乏力、腹痛(多为虚痛)便不成形;(3)反复发作,病有宿根[1]□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降为顺,若气逆于上则生脾胃不和[2导致胃气上逆原因很多,如:风、寒、暑、湿之邪和秽浊之

2、=

3、

4、气,侵犯胃腑,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则脾胃不和或饮食不

5、=

6、节,过食生冷肥甘,误食腐败不洁之物,损伤脾胃,导致食滞不化,胃气上逆而脾胃不和;或因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致胃失和降而脾胃不和;或因劳倦内伤,中气被耗,中阳不振,寒浊阻滞,聚而生痰,积于胃中,饮邪上逆,也可发生脾胃不和。论文代写1老年脾胃不和的病机特点毕业论文脾胃不和的致病原因很多,涉及范围较广,临证必须审证求因,可从寒、热、虚、实方面归纳讨论[3]o若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中阳受阻,脾胃运化无权,寒邪留滞于中,

7、=

8、气机阻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若为热邪所侵,或恣食辛热厚味,湿热

9、食滞交阻,导致气机不和,腑气不通,传导失司,引起脾胃不和[4]□若因素体阳虚,脾阳不振,健运无权;或寒湿停滞,阻遏中阳、气血不足,脏腑经脉失养,腹痛而作,引起脾胃不和[5]□阳气素虚,脏腑失煦,素体脾阳不振,或过服寒凉,损伤脾阳,寒湿内停,渐致脾阳衰惫,气血不足,不能温养脏腑,而致脾胃不和;甚至久病肾阳不足,肾失温煦,脏腑虚实,腹痛日久,迁延不愈[6b正如《诸病源候论・腹痛》所说:“腹痛者,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连滞不歇,发作有时。发则肠鸣而腹绞痛,机失于调畅;或情志抑郁,肝气横逆,肝失条达,气机阻滞,或因外伤跌仆,气滞血瘀;或由虫积骚动,气血逆乱,均可导致脾胃

10、不和。谓之寒中。”若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使脾胃损伤,气

11、=

12、

13、=

14、2老年脾胃不和的治疗老年脾胃不和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确立治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滞者通之,瘀者散之,审证求因,审因论治。但脾胃不和以“不通则痛”为常理,且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所以在审因论治基础上,结合通法,使病因得除,腑气得通,脾胃不和得以缓解。但是,通法并非单纯泻下,应在辨明寒热虚实而辨证用药的基础上,辅以理气通导之品,标本兼治。用药不可过用香燥,应中病即止,特别是虚痛,应以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为法。如《景岳全书・心腹痛》曰:"凡治腹痛证,古云痛随利减,又曰

15、通则不痛,以此闭结坚实者为言。若腹无坚满,痛无结聚,则此说不可用也。其有因虚而作痛者,则此说更如冰炭”。另外,“久痛入络”,对于缠绵不愈的腹痛,加入辛润活血之剂,尤为必要。心情欠佳患者嘱其家属和患者多交流沟通多疏导他们,让其有好心情,正确面对疾病所带来的痛苦。给予清淡饮食,勿暴饮暴食,不贪凉饮冷,力戒烟酒。适当运动,搞好医疗保健工作。毕业论文3典型病例例1,男,76岁,2004年5月初诊。患者口苦干,饮水多,自汗岀,大便不爽,日2次,苔少质红,腹痛,乏力。诊断:脾胃不和。辨证治疗:党参15g,茯苓10g,白术10g,扁豆10g,陈皮10g,山药15g,砂仁6g,葛根15g,黄连

16、6g,防风10g,白芍15g,木香10g,炒坟仁30g,丹参30g,甘草6g,3剂水煎服。复诊时,诸症大减。原方加减再进2剂,病痊愈。毕业论文例2,女,78岁,2005年1月初诊,患者腹痛,乏力,苔薄黄腻,大便次频,日2~3次。诊断:脾胃不和。辨证治疗:党参25g,茯苓20g,白术10g,扁豆10g,陈皮10g,山药15g,砂仁6g,葛根15g,黄连6g,防风10g,白芍15g,木香10g,炒及仁30g,元胡10g,丹参20g,5剂水煎服,随诊时,病痊愈。例3,女,75岁,2005年2月初诊,患者口苦干,饮水多,自汗出,大便不爽,日3次,腹痛,乏力,苔少质红,脉弦。诊断:脾胃不

17、和。辨证治疗: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0g,扁豆15g,乌梅10g,山药15g,陈皮10g,莲子10g,黄苓10g,炙黄艮30g,连翘15g,升麻3g,柴胡12g,熾龙牡各20g,当归12g,防风10g,炙麻黄根10g,3剂,水煎服。复诊时诸症大减。原方加减再进2剂,病痊愈。论文代写例4,男,74岁,2005年4月初诊。患者口苦干,睡眠尚可,纳呆,乏力,腹痛,大便日1-2次,便不成形,苔中黄腻,脉弦,咽红。诊断:脾胃不和,辨证治疗:炙黄蔑15g,防风10g,杏仁10g,生坟仁30g,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