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临床护理【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临床护理【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

ID:44433160

大小:31.0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2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临床护理【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_第1页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临床护理【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_第2页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临床护理【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_第3页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临床护理【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临床护理【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临床护理作者:吴萍,张清芬,杨金玲,周杜娟,李听【关键词】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关键词〕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临床上,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都可不明显,而精神症状及意识障碍较重,个别重症患者可很快进入深昏迷,出现去大脑强直,因脑疝形成而迅速死亡,我院近10a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27例、女23例,男女比为1.2:1。年龄60岁〜64岁

2、20例,65岁〜69岁16例,70岁〜74岁9例,75岁〜79岁5例。在活动下发病者42例,其诱因有情绪激动、饮酒、疲劳、剧烈咳嗽、排便、洗澡、弯腰拾物等,3例睡眠中发病,5例无明显诱因。以上50例患者均通过以下积极有效的护理,未发生护理并发症。2护理措施2.1一般护理2.1.1避免活动绝对卧床休息4周〜6周,卧床期间禁止起坐、洗头、淋浴、入厕及其他下床活动'应加强护理'满足患者的日常所需。2.1.2避免打扰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探视,避免声光刺激和频繁接触打扰患者,治疗和护理活动应集中进行。2

3、.1.3避免诱因指导患者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及血压过高等诱发因素。2.2用药护理采用缓解疼痛的方法,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深呼吸、听音乐。必要时给予脫水、止痛药物;头痛和躁动不安者应用足量有效的止痛镇静药,以保证患者的安静休息;按医嘱使用甘露醇等脫水剂快速静脉滴入,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使用尼莫地平等缓解脑血管痉挛的药物吋,可能出现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或过速,胃肠不适等反应,应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3病情监测及护理3.1再发的临床表现的监测蛛网膜

4、下腔出血再发率较高,以首次出血后一个月内再出血的危险性最大,2周内再发率最高〔1〕,其临床特点为首次出血后病情稳定或好转情况下,突然再次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发作,昏迷甚至去大脑强直及脑膜刺激征明显加重等。3.2意识状态的监测每15min〜30min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并记录意识是否清楚。3.3昏迷患者的监测昏迷患者执行昏迷护理常规,强调应特别重视基础护理,因老年患者器官功能明显减退,加之患病后肌体抵抗能力明显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必须加强口腔皮肤及各种管道的护理,防患于未然,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5、3.4脑疝先兆表现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脑疝的先兆表现。3.4.1立即报告医生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抢救,吸氧、建立静脉通路。3.4.2快速脫水降颅内压采用BD公司20G肝素留置针静脉点滴20%甘露醇125ml,15min〜25min滴完,因渗透性利尿剂,主要经肾脏代谢,在使用中可使甘露醇中的草酸钙物质沉淀于肾小宵,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造成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轻者出现血尿,尿量、尿比重、

6、血清尿素氮异常,重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应特别注意尿量的变化,监测肾功能,防止肾功能衰竭并发症的发生。3.4.3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有效供氧,一般供氧浓度在30%〜35%,保持血氧饱和度>97%。在按常规做好所管切开护理同时,特别注意勤翻身叩背,勤吸痰,吸痰后应听诊肺部,评价吸痰效果,注意观察痰液的性状、颜色,如发现痰量增多且伴冇体温上升趋势。应考虑呼吸道感染可能'应及吋摄床边胸片,作痰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选择应用敏感抗生3.4.4关注患者反应老年患者具有病情

7、变化快、发展迅速等特点,在叩背吸痰等护理操作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做好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的监测。3.5预防意外发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烦躁不安,定向力障碍等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是否阳性,必要时做到专人守护,加用床档,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3.6预防血栓形成密切监测有无肢体功能障碍和失语,有无眼睑下垂等一侧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加强肢体的被动运动、按摩,防止肌肉挛缩及下肢血栓形成。3.7下丘脑受损症状的监测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多汗,皮肤黏膜充血,腹痛,血压波动等下丘脑受损的症状。参考文献:〔1

8、〕尤黎明・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33・《精品推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