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发热原因分析

术后发热原因分析

ID:44436369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2

术后发热原因分析_第1页
术后发热原因分析_第2页
术后发热原因分析_第3页
术后发热原因分析_第4页
术后发热原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术后发热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发热是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情况下,其变化幅度在0.5〜1.0°C范围内,超过1°C,就应加以重视,并注意寻找原因不少医生把无菌手术后出现的体温升高简单归为“吸收热”,常常会遇到许多难以解释的发热病例,其实正确诊断和处理术后发热并不简单。2原因分析及处理2.1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的主要原因:手术时间长(>2小时),广泛组织损伤,术中输血,药物过敏,麻醉剂(氟烷或安氟瞇)引起的肝中毒等。2.2.1手术反应热手术反应热最为常见,本组中发生率约902%。多在手术当天或第2天出现,2—4天后

2、恢复正常,体温通常不超过38・5'E。一般来说手术反应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问与手术大小和损伤的程度有关,其机理是人体遭受严重伤或手术后诱发一系列复杂的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反应和代谢改变,出现皮肤的血管收缩和代谢亢进,过度产热和氧消耗增加L2],此外损伤区血液成分及其他组织的分解产物吸收亦引起发热,即“吸收热”。老人反应较迟钝,体温升高不明显。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常给予支持疗法和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考虑并发感染的可能,需仔细查明原因并治疗。手术反应热老人术后出现休温升高l°C以上或一般术后34天仍发热应等并发症。2.1

3、.2输血或输液反应热输液、输血引起的发热并不少见,本组占2・7%。发热出现在输液、输血过程中(输液反应有时表现为群发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C,严重者出现休克。输液反应热的机制多是由:①输入液体质量不合格;②液体内加注药物质量不合格或配伍不当;③输液器具有质量问题;④输液环境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外源性致热源入血激活口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输血热为输血并发症,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常见,其主耍原因有:①致热源污染:如蛋白质、细菌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②免疫反应:病人

4、体内有特异的抗体,如白细胞凝集素、血小板抗体等,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岀现在反复输血或经产妇病人中。出现输液或输血反应后,立即停止输原药液或血液,更换新液体和新输液器,一般用5%葡萄糖维持静脉通路,肌肉注射异丙嗪,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如有休克症状应抗休克处理,注意监测体温、血压、呼吸、神志等变化,直到反应缓解。2.1.3药物热药物热较常见,以抗生素类最多,其次是结核药L2J,据报道药物热占不明发热的3%〜5%,随着新抗生素的不断问世,药物热会不断增多L引。本组发生药物热者8例,占2・4%,均为

5、抗生素所致,其中头范类6例,青霉素类2例;6例为单纯发热,1例出现皮疹,1例淋巴增大。发热出现在用药510天以后,多为高热,达39°C以上,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中毒症状,无感染灶及其他可解释原因,实验室检查WBC止常或偏低(头砲类抗生素多有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停用抗生素后体温在48小时内迅速恢复正常,再次应用又出现高热。药物热的机制一般认为是药物引起的延迟性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被白细胞吞噬,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导致体温升高。处理措施为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并停止应用引起发热的药物。2.1.4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科手术后,

6、深静脉血栓形成(D、)发生率相对偏高,有时伴有发热症状,在本组发热病例中占1・2%。据统计,择期骨科手术DVT发生率约52%,急诊手术约70%。约50%的Evr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85%发生在术后第1个4天内,好发于下肢,特别是髓、膝等下肢手术,左侧明显多于右侧。血栓单纯发牛于骼股静脉时,可在患肢肿胀疼痛同时,伴有发热,体温多不超过38.5'Eo若血栓阻塞患肢整个静脉系统,同时引起动脉强烈痉挛者,即形成股青肿。可有剧烈疼痛,下肢青紫,体温多超过39°C,往往出现静脉性坏疽。D、发病三大因素为血液缓慢、静脉壁

7、损伤和高凝状态。本病预防为主,现研究显示,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有显著预防效果。治疗上非手术疗法包括一般处理和溶栓、抗凝、祛聚疗法;手术一般用介人取栓或溶栓术。2.1.5脱水热骨科临床脱水热并不多见,本组中占0・6%易发生于dJL,多在夏秋季,由于术前禁食、过度出汗而补液不足等原因,患者出现高热,烦躁,口渴,尿少而黄,体检正常,血清钠、氯偏高,补足液体后体温恢复正常,即可诊断。其机制与患者相对需水量大及体温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处理以预防为主,轻者只需喝足开水或果汁,症状即可完全消除,重者给予适当静脉输注1/3-1

8、/4减张液体。2.2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体弱、高龄、营养状况差、糖尿病、吸烟、肥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原己存在的感染病灶。手术因素有止血不严密、残留死腔、组织创伤等。拟用的预防性抗牛素被忽视也是因素之一。感染性发热除伤口和其他深部组织感染外,其他常见发热病因包括肺膨胀不全、肺炎、尿路感染、化服性或非化服性静脉炎等、2.2o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