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淋证体会

综合治疗淋证体会

ID:44439355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2

综合治疗淋证体会_第1页
综合治疗淋证体会_第2页
综合治疗淋证体会_第3页
综合治疗淋证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综合治疗淋证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综合治疗淋证体会综合治疗淋证体会更新日期:2009-11-22点击:罗翠美丁木现代医学泌尿系结右、尿血属中医石淋、热淋、血淋、劳淋之范畴。诸淋病久,病证虚实错杂,治应分清标本缓急。笔者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淋证,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1治疗方法药用八正散化裁:瞿麦、木通、蓄、车前子、滑石、梔子、大黄、甘草。加减:热淋者,小便灼热,发热口渴加银花、连翘、黄苓、蒲公英;石淋者,尿时挟石,淋沥不畅加金钱草、海金砂、石苇、鸡内金;血淋者,溺血而痛,腰腹酸楚加茜草根、田七粉、生地、白茅根;劳淋者,小便艰涩,尿有余沥加黄

2、罠、党参、熟地、牛膝。淋证疼痛剧烈者,可配合电针刺激足三里、三阴交,火罐拔肾俞,或用西药解痉止痛。2病案举例案1:邓某,男,32岁,于1986年12月8日,由门诊收入我院治疗。患者于1984年底开始,发现尿色黄赤如浓茶样,无尿痛及颜面浮肿,时腹痛,劳累后偶有轻微腰酸,口唇干燥,渴而欲饮。随时取尿液镜检,红细胞都在(+++〜++++),或肉眼血尿。曾到某医院作过磁共振、肾盂造影、膀胱镜及B超检查、尿液细菌培养等,均未发现异常。先后服用六味地黄汤、知柏地黄汤等加减治疗均无效果。入院时症见:口干咽燥,小便淋沥

3、,舌淡红,苔薄微黄腻,脉数。尿镜检,红细胞(+++〜++++)。蛋白微量。脉证合参,中医诊为血淋;西医诊为血尿原因待查。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补血。方药:八正散加味,处方:木通、蓄各12g,大黄、梔子各10g,滑石、车前子、茜草根、白茅根各15g,生地30g,田七粉5g(冲服),3剂。1剂/d,水煎早晚各服1次。12月11日二诊,药后诸证渐减,尿检,红细胞(++〜+++)。效不更方,原方继进3剂。12月14日三诊,患者自觉口干咽燥明显减轻,且饮水量减少,尿色变淡O尿液镜检,红细胞(++)。守原方去田七粉,

4、加阿胶15g(ff-化),再进4剂,诸症若失。续进5剂巩固疗效,共服15剂,诸症悉除。反复尿液镜检阴性,于1986年12月23日痊愈出院。出院医嘱,定期煎服八止散1〜2剂,连服半年至1年。此后随访12年,一切正常。案2:陈某,男,30岁,1995年6月10日初诊。自述小便涩痛,尿色黄赤,尿中时挟细泥砂样,偶有排尿中断及尿中带血反复发作4年。经多家医院中西治疗,尿中排出不少细砂样结石,但症状仍反复不愈。B超检查示:双肾多发性细砂样结石,无肾积水。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滑数。尿液镜检,红细胞(0〜+),白细胞

5、(+)。中医诊为石淋;西医诊为双肾结石。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方用八正散加金钱草、海金砂各50g,鸡内金15g(研粉冲服)。3剂,1剂/d,水煎500ml,早晚各1次内服。服纱后作剧烈运动,并在服约前15分钟,加服硫酸阿托品0.3mgo6月13日复诊:药后尿中排出不少细砂样结石。舌苔稍薄,脉如前。原方再进5剂,服法同前。6月18FI三诊,患者口觉小便通畅,效不更方,再服10剂,隔日1剂水煎服。7月20H四诊:无不适感觉,B超复查示:双肾仍可见散在性数粒细砂样小结石,继续守方,每周1剂水煎服,共服30

6、剂。11月4日复诊,B超复查示:双肾未见结石。尿液镜检阴性,随访3年,病未复发。案3:黄某,男,58岁,1998年7月25R入院。因腰腹疼痛,放射至少腹,神疲乏力,小便淋漓不尽多年,曾在某院B超示:双肾结石。经中药治疗配合液体加能量综合处理症状缓解,近日因劳累上症复发。在本院门诊查B超示:左肾结石,肾积水,左输尿管上段扩张。收住院。症见:腰腹隐痛,精神倦怠,少气懒言,口干苦,纳食尚可,小便淋漓,夜尿频,舌淡红,苔淡黄腻,脉弦滑。小便常规红细胞(++),口细胞少许,蛋口少许。中医诊为腰痛(湿热内蕴、脾虚肾

7、亏);西医诊为肾结石。治法清热利湿,益气补肾。方药:基本方加北罠、牛膝各15g,党参10g,口茅根30g,配合液体支持疗法。经治疗后复查B超双肾无结石,无积水。临床症状缓解出院,随访至今正常。3体会《金匮要略》描述淋证的临床表现:“淋之为病,小便为粟状,小腹弦急……。”其病乃“热在下焦”所致。《诸病源候论》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Z淋。”提出淋证与肾虚有关。本病实证多因湿热下注,湿热Z邪蕴结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而发淋证,而湿热蕴结的时

8、间长短或变化,可演变为热淋、石淋、血淋。淋证经过治疗,有时湿热尚未去尽,乂出现肾阴不足或病久气伤,而表现为虚实挟杂之证,湿浊留恋不去,故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遇劳即发。总之,淋证离不开湿热致病,不论实证、虚实夹杂证,以八正散为基本方清热利湿,再随证加减,可收到较满意疗效。辨治本病吋,重点要辨明湿与热,孰轻孰重,在各证型挟症选择用药、配伍上应精当,用量比例有所侧重,是决定疗效优劣的关键所在。笔者体会,血淋日久加用田七活血止血,阿胶养血补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