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中医治疗及用药思路探讨

肝病中医治疗及用药思路探讨

ID:44448351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2

肝病中医治疗及用药思路探讨_第1页
肝病中医治疗及用药思路探讨_第2页
肝病中医治疗及用药思路探讨_第3页
肝病中医治疗及用药思路探讨_第4页
肝病中医治疗及用药思路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病中医治疗及用药思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肝病中医治疗及用药思路探讨刘铁军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作者简介:刘铁军,1954年出生,长春市人,长春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牛导师,吉林省名中医,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兼任世界屮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吉林省屮医药学会肝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曾荣获“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健康教育巡讲专家”、吉林省卫生系统“诚信个人”、“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春市优秀人才”

2、、“长春市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长春市医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分别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屮华屮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屮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10余项奖励,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临床批件1项、科技成果转让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完成及在研课题25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著作2部,研发院内制剂5项,在各级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提出并日臻完善了“肝病内伤发热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相关理论”、“肝病后抑郁症理论”、“屮医下法与肠肝循环理论”、“酒精性

3、肝病湿热酒毒瘀结病机理论”、“肝性脑病脑肠同治理论”等,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收稿日期:2017-05-10Received:2017-05-10中I矢中药在肝病的临床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如何进一步拓宽临床思路,发展中医药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是我们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现就慢性肝病临床治疗方法、辨证用药思路及临床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以飨读者。1重视下法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1.1利胆退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黄疸)“下法”是祖国医学八法之一,通过荡涤肠胃,使停留于肠胃的有害物质从下窍而出,是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4、。最早见于《内经》“其下者,引而竭Z”、“留者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等论述。《伤寒论》开创了其辨证论治先河,创建了承气类方,是张仲景泻热通腑的典型证治。明代医家吴又可又提出“逐邪勿拘结粪”之说,在“下法”的基础上,另有补充和发挥。认为积滞与实热停留于肠腑,不一定有燥屎,运用攻下法的目的是祛除病邪,邪去则正安。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生理特点及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提倡通下之法应贯穿黄疸病治疗整个过程[1]。胆红素“肠-肝循环”:是指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由肠道细菌脱氢还原为尿胆原。部分尿胆原被肠道吸收,经门静脉冋到肝脏

5、,其中的大部分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经胆道排入肠内,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慢性肝病过程中,胃肠蠕动功能减弱,肠道内容物积留时间过久,由于肠-肝循环作用,使胆红素过多的进入体内,不能被机体代谢,进一步加重了胆红素循环障碍。应用大黄为主药,通过通腑泻下的作用,阻碍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使其吸收减少,并配合茵陈、梔子、三金方(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及犬柴胡汤等疏肝利胆Z法,共同促进胆汁分泌和增加胆汁流量,疏通肝内毛细胆管,改善肝内微循环,达到利胆退黄的目的。1.2急下阳明治疗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一种由于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

6、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是肝病终末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2—垃1。相当于屮医古籍文献屮所述的“神昏”“昏不知人”“请妄”等神志方而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来源于肠道的一些有害代谢物不能被肝脏解毒和清除,进入人体循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及功能障碍。中医认为此为湿热之邪侵犯肝脏,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肠道传导失司、腑浊上攻、神明被扰所致。《医学入门》中说“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肠道具有泻而不藏、以通为用的特点,如有积滞则腑气不通,浊气上冲,邪

7、毒上犯于脑。据此,我们以小承气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急下阳明,以通腑实,祛除毒邪,推陈致新,以达到“清肠毒、降血氨”的目的,配合西药对症支持疗法,治疗II期前肝性脑病68例,总有效率达92.65%[3]O1.3泻下排毒治疗内毒素血症在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屮肠蠕动功能有所减退,肠道内容物长时间停留于肠道,导致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增多,减弱了肠肝循环的作用,可进一步加重内毒素血症,故此用下法速排肠内容物,可有效减少内毒素的吸收,还增加了腹腔内器官的血液灌注量,降低了肠壁通透性,改善肝脏内血液循环,恢复肠道功能,间接防治了肝脏损伤,降低

8、门脉压力,改善肝脏的供养。在临床中由于内毒素血症而引起的发热、泄泻症状多见,不防加入大黄类泻下药物,可3克起用,取其泻下排毒之功,可收“事半功倍”之效。1.4通腑逐水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典型表现,由于患者对水、钠耐受和利尿剂反应不佳而称之为“难治性腹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