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历史学科: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

教师招聘历史学科: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

ID:44507619

大小:1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2

教师招聘历史学科: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_第1页
教师招聘历史学科: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_第2页
教师招聘历史学科: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_第3页
教师招聘历史学科: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_第4页
教师招聘历史学科: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历史学科: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招聘历史学科: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为帮助广大考生高效备考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中公讲师今天来讲一讲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重要特征是“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其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西周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和社会制度结构。教育机构设置在官府之中,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中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文献典籍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法接触。“学在官府”具体表现为:①惟官有书,而民无书;②惟官有器,而民无器;③惟官有学,而民无学。贵族垄断了教育的物质资源,也垄断了教育活动

2、本身,教师由职官兼任,这也导致西周官学的一个明显特点,即“官师合一”。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不可能建造很多大型公共建筑供各种专门活动之用。西周的学校不仅是教学的场所,也是多种社会活动的场所,教育机构和行政机关不分,这种“政教合一”是官府办学条件下的必然结果。①小学:儿童进入小学的年龄与其家庭的政治地位直接有关,贵者入学年龄早,反之则晚。八岁是王侯太子入国学之小学的年龄,10岁至13岁是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之嫡子如国之小学的年龄,15岁是众子及部分平民子弟入小学的年龄。小学的学习年限约为7年。小学教育的内容就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

3、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②大学:进入大学接受教育有一定限制,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学教育。贵族子弟按身份入学;平民中的优秀分子经过推荐选拔,方能入学。入学资格的限制,体现西周教育的等级性。王大子入大学的年龄为15岁,因王大子十五而行冠礼,标志着已达成年;其他人二十而冠,20岁入大学。大学的学程为9年。大学的教学已具有计划性,表现为定时定地进行教学活动。大学学大艺,履大节,分科教学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还学习《诗》(乐教的组成部分)、《书》(学上古之书,知道前代的政治历史经验,有助于学礼和准备学成后参加政事)。在大学期间,第一

4、、三、五、七、九学年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德行和道艺两方面。七年告一段落,称为“小成”;第九年考核合格,结束学业,称为“大成”。对于合格的学生,可以分派官职,奖励爵位和俸禄;对于不合格的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劝诫程序之后仍不改悔的,则流放远方,永不再使用。天子的大学和诸侯的大学不仅名称不同,规模和等级也有差别。天子的国学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有“五学”之称,即辟雍(又称为学宫)、成均、上庠、东序、瞽宗;诸侯所设的大学半面临水,称为泮宫。设在王都的大学、小学,总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为乡学。乡学的入学对象主要是一般奴隶主和平民子弟

5、。乡学由管理民政的司徒负责总的领导,其教育内容有明确的规定,即“乡三物”“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乡学内容以德、行、艺为纲,基本要求和国学是一致的。地方学校自乡以下有四学:乡校,州序,党庠,闾塾。乡学实行定期的考察和推荐。乡大夫选择秀士报送司徒,称为选士,司徒从选士中再选择优秀者升入大学,称为俊士。选士免乡中赋役,俊士免国家赋役。贵族奴隶主子弟在未入学之前一般都要接受相当严格和规范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从小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以及确立初级的

6、数的观念、方位观念和时间观念。在男尊女卑的思想支配下,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内事。从7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男女儿童的教育开始分途,女子的教育局限在家庭之内。西周的贵族家庭教育按儿童年龄的发展提出不同要求,家庭教育的过程有明显的计划性。六艺是起源于夏代,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它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际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⑴礼乐礼乐发源于原始社会宗教活动的仪式(礼)和音乐舞蹈(乐)。

7、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礼着重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乐着重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周礼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学中所教之礼,则为贵族所必需的五礼,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周礼的教育不仅在于养成礼仪规范,同时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作用,即通过礼制来标明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强化宗法制度和君臣等级制度,以有效地维护奴隶社会秩序。西周国学由大司乐管理教务,重在主持乐教,负责以乐德、乐语、乐舞教国子。乐教是当时的艺术教育,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其过程寓有多种教育因素,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具有实施多种教育的作用。

8、(2)射御西周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极重视武力建设,反映在教育上是加强射、御之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