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第23课《隆中对》学案

初中语文 第23课《隆中对》学案

ID:44514079

大小:7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初中语文 第23课《隆中对》学案_第1页
初中语文 第23课《隆中对》学案_第2页
初中语文 第23课《隆中对》学案_第3页
初中语文 第23课《隆中对》学案_第4页
初中语文 第23课《隆中对》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第23课《隆中对》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隆中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自主预习】1、知识链接。2、积累有关的文言词汇。【合作探究】1、理清全文思路。2、理清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思路。【当堂评价】1、《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___(朝代)史学家__________的历史著作《__________》,题中“对”的意思是__________。我国史学上合称“四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部历史著作。2、有关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内容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也有相关描述,根据自己的积累,说

2、说有关诸葛亮或刘备的故事。【拓展提升】课后搜集后人吟咏诸葛亮的诗词或对联几首(幅)。【课后检测】完成《精英》23课基础部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把握其战略方针。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精练的语言。【自主预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如何评价诸葛亮及隆中对策。【合作探究】(一)文本探究:1、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3、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二)体味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1、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来表现诸葛亮的?2、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3、。(三)品味语言: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时人莫之许也”。2、“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3、徐庶说:“诸葛孔明青,卧龙也……”【当堂评价】填空:⑴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_______________”,最终的策略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__________,外交方面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再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⑵“地人莫小池中水,何妨浅处有卧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被称作“卧龙”,而刘禹锡的《陋室铭》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拓展提升】古今对话:假设诸葛亮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课后检测】完成《精英课堂》第23课。【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2、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自主预习】1、介绍作者,文体及背景链接。2、积累文言词汇。【合作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注意直译做到:字字落实。2、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划分层次。【当堂评价】完成《精英》中基础部分。【拓展提升】1、写出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2、下面的一

5、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六出:七擒:收二川:排八阵:东和;北拒:取西蜀:定南蛮:【课后检测】1、理解下列古今词义的区别:①秋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②开张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③痛恨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④卑鄙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2、理解下列形容词的活用:①优劣得所②恢弘志士之气③亲贤臣,远小人④此皆良实3、理解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①诚

6、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②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先明。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④先帝不以臣卑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自主预习】积累本文的成语:三顾茅庐危急存亡妄自菲薄作奸犯科计日可待不毛之地临危受命亲贤远佞【合作探究】(一)文本探究:1、分析第一段:①当时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各是什么?②本段提出什么建议?③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2、分析第二段: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②如何具体执行?③提出怎样的劝诫?3、分析第三、四段:①诸葛亮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②

7、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亲贤的好处是什么?③亮认为举用向庞将军的好处是什么?4、分析第五段:①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②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③“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二)写作特色:体会课文“寓情于议”的写法。【当堂评价】1—5段提出了哪三条建议?为什么把第三条重点写?【拓展提升】如何看待文中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请谈谈你的看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