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探讨

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探讨

ID:44565142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探讨_第1页
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探讨_第2页
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探讨_第3页
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探讨_第4页
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特征。方法总结13例确诊病例病理特征,对病理诊断提供诊断依据。结果本组13例患者,肿瘤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呈长梭形者居多,胞质嗜酸性明显,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间质有瘢痕样胶原纤维,大多存在母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分化特征。结论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诊断上把握英梭形细胞形态变化,结合炎症细胞分布及免疫组化实验能有效进行诊断。关键词:肺上皮样;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病理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其好发于未成年人群,

2、尤以儿童为主,年龄超过40岁以上者极少发生[1]。其可与全身多器官系统发生,而主要发病部位为肺、肠系膜、消化道大网膜以及腹膜后组织,发生于纵隔、上呼吸道者较少[2]。其临床发病较为隐匿,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发生部位有关,大多无显著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测亦多未见明显异常[3]。以往研究已经证实,其最多发生于肺组织,木研究则主要探讨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改变: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总结我院2010年1月至今病理确诊的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病例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3~18岁,平均

3、(6.4±1.2)岁,病程1月〜2年,平均(6.3±0・9)月。1.2方法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行活组织取材病理检查,在局部麻醉下,将肿瘤组织进行纵行切开,并于多切面取材10块以上,立即使用福尔马林液进行固定,餓酸后固定,并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其切片厚度为0.5mm,之后行I1E染色,并置于光镜及电镜下分别进行观察。对于光镜下寻找到的梭形细胞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其屮免疫组化实验使用试剂为Dako公司牛存。2结果2.1组织学表现本组13例患者,肿瘤细胞排列编织状者10例,朿状者2例,放射状者1例,且有

4、5例存在部分区域杂乱无序表现,其中肿瘤细胞呈长梭形者12例,细胞质出现嗜酸性者10例,细胞核为圆形者8例,椭圆形者5例,且细胞核均表现为大小一致,核仁较小且清晰,细胞存在明显的异型性者7例,核分裂显著者4例。肿瘤间质内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者10例,瘢痕样胶原纤维者8例,存在有丰富的血管分布者5例。电镜结果显示:12例下可见梭形细胞呈肌纤维,存在冇明显的母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分化特征者11例。2.2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本组13例患者,10例患者表现为弥漫性波形蛋白,3例出现中等波形蛋白表达。3讨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

5、细胞肉瘤主要病理特征细胞有典型的梭形细胞,同时可见一些不规则并多边形或者奇异异状细胞,且其核内可见嗜伊红或者嗜碱性的包涵体,形似节细胞或者RS镜影细胞,部分可见细胞内坏死及核分裂现象[4]。针对肿瘤细胞尤其是恶性肿瘤细胞,细胞核的异型性是目前诊断的主要依据[5]。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特征性细胞内还可见核仁存在显著的节细胞样细胞[6]。进行基因检测可出现p53阳性以及DNA的非整倍体改变,则可认为该病理组织恶性程度较高[7]。对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如见形态规则的胖梭形细胞与异型上皮样细胞相互

6、间隔,同时还有细胞核且异型性较明显的上皮样及神经节样细胞[8]。对于上皮样与胖梭形区域之间无明显界限者,存在误诊可能,此时可通过免疫组化实验进行验证。对于恶性组织中所存在的炎症细胞,一般梭形细胞区域内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上皮样区域内则以淋巴细胞为主。对于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其肿瘤细胞内存在有明显的特征性梭形细胞,瘤细胞整体呈现长梭形,其有长的细胞突起,核呈锥体形,轮廓轻度不规则,胞质内可见较多的粗面内质网,部分肿瘤细胞的胞质内可见密体和密斑的肌丝朿,细胞外基质屮见多量的胶原纤维[9]。且其排

7、列上呈编织网状或束状,甚至出现放射状,其胞浆较为丰富,而核分裂象较少见,但炎症细胞较多,同时可见少量的瘢痕样胶原纤维[10]o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肿瘤病理学诊断依据主要有:弥漫或者出现浸润性生长的梭形细胞,排列上主要为束状,放射状,且间质组织内胶原纤维丰富,对于恶性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存在中度及以上的非典型增生,对其进行染色可见细胞核的深染以及不规则的增生[11]。肉眼观,其切面的质地较硬,呈白色的纤维状[⑵。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诊断上把握其梭形细胞形态变化,结合炎症细胞分布及免疫组化实验能

8、有效进行诊断。参考文献:[1]巩丽,张力,刘小艳,等•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10):1976-1978⑵谢蕴,潘玉林,金晓龙,等•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9,16(5):350-353[3]张正祥,程静,石群立,等•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6):395-399[4]陈忠,黄海建,陈小岩低度恶性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