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ID:44566063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3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_第1页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_第2页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虽然腹针组的有效率高于传统针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从两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的积分的改善情况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证明两组的治疗效果同样的有效。3.3.2两组治疗前后的积分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前后的均有明显的提高

2、,每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P0.05;针灸第5次后,后伸不适却是传统针灸组改善快于腹针组,两组的有效率对比,P<0.05o其余症状无明显差别。4.讨论CSA属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虽然病位在头脑,但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其根本在于髓海不足,为本虚标实之证。《灵枢•海论》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此病以虚证为多见。腹针疗法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通过以针刺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慢性疾病和疑难病为主要适应证的一种新的微针系统针灸方法,它以神阙(即肚脐)布气假说

3、为核心,是能够对脏腑、经络和全身进行宏观调节的治疗方法。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因此,神阙系统是形成于胚胎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腹针治疗能补其不足,充分发挥“治病必求于本”的功效,适合本虚标实之“眩晕”。主穴引气归元中的中脫、下脫均属胃月完,两穴含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又主先天之原气,4穴合用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腹针理论中商曲对应于颈部的两侧、下舵与下舵上对应于

4、颈椎部,故刺之以调运颈椎部经脉的气机,滑肉门可调脾胃,调气血之功,配合主穴,加强调升降的作用。气旁穴可补气血,可改善气血亏虚型CSA;气穴在足少阴肾经上,有补肝肾,壮水涵木之功能,对肝肾阴虚型CSA有治本的作用;大横具有调整脾脏功能、却湿、健脾的作用,故选取用于痰湿阻滞型CSAo以上不同分型采用相应的穴位的完美组合,达到了很好的疗效。腹针具有无痛、疗效佳的特点,尤其受到了惧针患者的欢迎。当前人们因生活条件的好转,显得比以前娇生惯养,临床中怕痛的人群越来越多,他(她)们平时惧怕针灸,但尝试了腹针后,一般多能愉快地

5、接受以后的治疗;另外一点是腹针治疗时的体位仰卧位较舒适,针刺地方是在腹部,刺入较浅(在腹肌上的脂肪层,针尖不进入肌肉层),病人的四肢可以自由活动故整体较放松,而传统针法治疗眩晕一般需坐位与俯卧位,这两种体位在留针过程容易产生疲劳感与不适感,因此患者会选择无痛,体位较舒适的腹针。从两组的有效率看,腹针组与传统针灸同样有较好的疗效,但传统针灸组在针刺穴位的过程中需寻找一种沉、涩、紧的得气感。也就是说针刺过程中在进皮与寻找得气感得过程中会产生痛感,有一些患者因怕痛惧针会放弃传统的针灸疗法。因此在整个课题实施过程中,腹

6、针组途中失落的病人数极少。从不同时间点来看,腹针的主要症状的改善优于传统针灸组,两组相比,腹针更具优越性。在进行腹针治疗的时候发现,一些患者同本病无关的症状也得以解决,比如患者主述失眠、心慌,、焦虑的症状得以改善,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好转等。可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作详细的调查记录。从本课题中可知,腹针与传统针灸疗法都不失为治疗csA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而腹针因其的无痛,临床症状的改善快,会更容易被病人的接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