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ID:44571402

大小:52.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_第1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_第2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_第3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_第4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研究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应用,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0例GIS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行胃肠道顿餐造影,10例行CT检查并1例同时行MRI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果(1)胃肠顿餐X线示:1例食道中下段弧形压迹,边缘呈虫蚀状,正常粘膜推压移位。4例胃体呈类圆形充盈缺损,粘膜撑开、展平,浅表溃疡形成,局部胃壁尚柔软;2例胃窦肿瘤呈不规则充盈缺损及腔外领斑,粘膜破坏。1例仅见外压性改变(2)CT显示:5例胃内及小

2、肠肿瘤向腔内外生长,平扫均为等密度,增强呈中度或明显强化,边界清楚,发生于小肠的可见小肠推移。部分肿块内见不规则钙化斑(3)MRI及DSA显示:1例胃内肿瘤于T1WI呈等、低信号,T2wl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双期增强扫描示肿瘤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显著2例空肠、1例末端回肠肿瘤呈圆形染色灶,边界清楚,对比剂弥散延迟,并见粗大引流静脉。结论顿餐造影和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DSA对于GIST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胃肠道间质瘤顿餐造影核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胃肠道间质瘤是发生在胃肠道的原发性非上皮性肿瘤

3、,占胃肠道原发性非上皮性肿瘤的绝大多数。GIST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2%,在我国每年发病率接近2/10万。GIST主要发生在胃及肠道。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理证实的20例GIST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6-6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腹部包块和消化道出血。发生在食道者见吞咽困难。20例患者中,7例行领餐造影,10例行CT检查并1例同时行MRI检查,3例行DSA.均经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1.2仪器及方法使用德国西门子800mA数字遥控胃肠机行胃气顿双重造影及小肠分泌造影。使用美国GE公

4、司多排螺旋CT,层间距10mm,层厚10mm;平扫后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对比剂80-100ml进行增强扫描,层间距、层厚与平扫一致;(3)MRI检查,采用1.5T机器,常规T1WLT2WIJ1WI增强扫描。2结果形软组织胃肠顿餐检查7例,均为单发。发生于食管1例,食道中下段椭影,食道呈弧形压迹,轮廓不规则,边缘呈虫蚀状,正常黏膜皱襲向内侧移位,扩张受限。发生于胃体4例,胃窦2例。肿瘤多数边界清楚、光滑。腔内型多表现为向腔内突出的圆形、类圆形充盈缺损,切线位肿瘤基底部多与胃肠壁呈锐角,局部黏膜撑开、展平,无明显

5、中断破坏征象,伴有小溃疡形成局部胃壁尚柔软;腔外型见胃肠壁弧形压迹,肿瘤基底部多于胃肠壁呈钝角,与腔外脏器的压迫鉴别困难。1例发生于胃大弯的肿瘤仅见外压性改变。10例行CT检查发生于胃6例,空肠2例回肠2例。肿瘤大小为2~15cm,其中良性平均为2cm,恶性平均为7cm。平扫2例呈均匀等密度者,其直径多小于5cm,多呈形、类圆形,边界较清;6例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伴有小片状的低密度影,直径多大于5cm,呈类圆形,2例肿块内部见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显示大部分病灶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区无强化,周边及实质部分表现

6、中度或明显强化,静脉期病变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瘤旁可见多支供血动脉。1例MRI及3例DSA检查,胃内肿瘤于T1WI呈等、低信号,T2wl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双期增强扫描示肿瘤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显著2例空肠、1例末端回肠肿瘤呈圆形染色灶,边界清楚,对比剂弥散延迟,并见粗大引流静脉。3讨论3.1GIST病理资料及临床特点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胃肠道间质瘤(GIST)这一概念。有别于胃肠道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的肉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性肿瘤。光镜下分三种类型:梭形细胞为主型、上皮细胞型

7、和混合细胞型。发病中位年龄在55-65岁之间,40岁以前发病很少。男性较多,或男女性发病相等。性质上以良性为主,恶性仅占20%~30%[2]。GI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岀血、腹块、腹痛等。其中胃的GIST以黑便和腹部不适为主,小肠GIST以便血、腹痛、腹部肿块为主,结直肠GIST以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使用顿餐造影CT、MRI能够提高其早期诊断,利于早期手术,提高愈后。c・kit基因突变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有关,其根本理论在于c-kit基因突变所致的CD117高度表达。在临床和组织学符合的条

8、件下,CD117检测成为决定性判断的标准,其他标志物的检测也有帮助,如CD34、SMA和S・100。并非所有的GIST均为CD117阳性,有5%的GIST并非c-kit基因突变引起,而是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c(突变引起。本组中CD117阳性率为98%,CD34阳性率为67%⑶。3.2GIST各种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通过本组病例可见胃肠道顿餐造影造影显示偏侧性充盈缺损,粘膜皱壁受压移位或变平消失。腔外溃疡及顿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