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讨论的策略探究

新课程课堂讨论的策略探究

ID:44610155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新课程课堂讨论的策略探究_第1页
新课程课堂讨论的策略探究_第2页
新课程课堂讨论的策略探究_第3页
新课程课堂讨论的策略探究_第4页
新课程课堂讨论的策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课堂讨论的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课堂讨论的策略探究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是班级成员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他们通过交流观点,形成对某一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小组讨论这一教学行为在促进学生发展、贯彻新的教育理念等方面有其它教学行为难以实现的功能。我们希望小组成员积极讨论,特别是公开课时,它会使我们的课丰富热烈而富有激情。但在实际教学屮我们却并不乐于组织讨论。我们不组织讨论的理由是讨论不易控制,耗费时间,而且讨论结果无法预料。由此可见,要掌握引导讨论的策略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一、明确小组讨论学习存在的问题首先,在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这个环节,教师常常感觉易失去控制,

2、课堂中学生人吵大闹,教师去制止怕打击了积极性,不去管则显得很吵。其次,还有的学生不愿参加讨论交流活动。再次,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也不高。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发现集体讨论的参与率比小组讨论的参与率低,大部分学生只是处在观众地位,坐在那儿一动,不动,等待尖子生回答,没冇进入到讨论的气氛之屮。小组讨论时,冇时小组会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其至在讨论时不以自己的理山去说服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而产生争执。二、制定小组讨论行为策略的依据(1)教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方法。采用了新教材课改的一些理念后,我们的学生

3、学的比以前更活了,但传统的教学和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是难改变的,学生不喜欢动的现状需慢慢训练。首先是冇序的合作(讨论),建立必要的讨论规范。辅导一些优秀的学生怎样帮助其他同学,绝对不能一讨论就让一些优生发言,而其他学生鹦鹉学舌。让学生个人的竞争变成小组竞争。其次在研究中发现:当学生全心投入活动之中时,往往忽视纪律,声音变得过大。这不是坏现象,只要教师在必要时引起学生的注意,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即可。再次,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不能围绕主题。教师一定要注意布置讨论的时候要求要明确,问题不宜太多,而是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

4、进行讨论。通过训练,学生山讨论时无话可说到争论不休,山不会抓重点与关键到抓出继续讨论的话题。(2)营造宽松的讨论交流氛舸。有的学牛不愿参加合作交流活动,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要采取强制性措施迫使学生加入小组活动之中。在班级中可组织学生进行若干讨论或讲座,让学生认识到在小组中学习是学习方法中的一种,并教给学生合作技巧,让其从小组学习中获取益处,以帮助他克服对小组活动的拒绝;在讨论交流式的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一是变教导者为顾问、伙伴式的服务者,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二是留足敢想、敢

5、说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精讲。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满堂灌、问答式的教学,那么,就失去了讨论的物质基础。(3)精心设计“讨论点”。“讨论点”即通常指讨论的问题。研究中教师们普遍认为准确地确定讨论点是讨论式教学的难点,因为讨论点的确立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在上酯化反应这一内容时,一个班采用的是问答式教学,让学生弄清楚浓硫酸、导管、饱和碳酸钠的作用及如何提高酯产率这些重难点。整个过程平淡,略显空洞。另一个班我尝试了小组课堂讨论式教学。我首先给学生设置情境:家里做鱼时,为去腥提鲜,加了半罐啤酒,并认为煮一煮,酒精就出去了。然后设问:酒精都能煮

6、出去吗?如果不考虑鱼还能不能吃,如何减少酒精的量?学牛讨论热烈,得出:(1)酒精蒸出量很少,因为酒精和水形成共沸液。除非蒸干或加入足量生石灰,再蒸储。(2)加点醋也可提鲜,并可和乙醇生成芳香的酯,一举两得,既减少酒精,又可生成更醇香的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将问题升华,引向深入:酸和醇反应加浓硫酸的目的及如何提高产率。整个过程生动活泼,并轻松解决重难点,相对于先前问答式的机械,此法略胜一筹。(4)讨论的组织策略首先,我们要专心倾听,让小组讨论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我们在问题提出后,主要充当听众,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

7、生,这样学生可从讨论中获益较多;但在保持沉默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要做讨论笔记,以便必要时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其次,教师要适时、适量介入讨论,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合理指导相结合。教师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并等待了一定时间后仍无人参与讨论,教师要询问沉默原因,并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此时,要避免要求害羞的学生冋答,因为大多数人,甚至那些善于言谈、自信心强的人都有点怯于打破沉寂。出现争执时,教师要不偏向任何一方,对各方争执的焦点问题做适当提示,进而把讨论引向深入。(5)讨论的结束策略讨论结束后,师生还要分析木次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可结合

8、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及时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析本次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培养了学生哪些能力,用到了哪些科学有效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产生了哪些新的观点,以及面临哪些新问题。当然,有些问题无统一的讨论结果(如:开放性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