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接续产业现状及化解策略

林区接续产业现状及化解策略

ID:44621135

大小:31.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林区接续产业现状及化解策略_第1页
林区接续产业现状及化解策略_第2页
林区接续产业现状及化解策略_第3页
林区接续产业现状及化解策略_第4页
林区接续产业现状及化解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林区接续产业现状及化解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林区接续产业现状及化解策略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主体功能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并赋予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及生态功能区三类具体内容(吴殿廷,吴铮争,2011)o大兴安岭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属于限制开发区域中的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即“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的生态安全,目前生态系统有所退化,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髙生态产品

2、供给能力的区域"。这预示着大兴安岭国有林区迈入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借助国家政策,加快接续产业发展,成为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接续产业发展现状大兴安岭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坡,总占地面积8.35万hm2,占黑龙江省总面积18.36%,其森林覆盖率达80.74%,活立木总蓄积5.1亿m3,占全国的4.2%(翟绪军等,2010)o全区下辖3个县4个区,23个镇,12个乡。国家林业局所属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管局)辖10个林业局,52个林场(含地方林场6个),经营所18个,贮木场19个,生态管护区(管护型林场)

3、6个,初步形成了以减轻林区生态环境压力,降低林区行政成本,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为目标的林区局场和城镇布局。1998年以来,在“天保”工程、西部开发等政策的支持下,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开始进行系统性保护与功能性修复建设,于2002年成为我国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十一五”以来,大兴安岭地区在"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兴安,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和“生态立区、工业富区、项目兴区、打造园区、富民强区”的工作思路引领下,开辟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林区特色发展之路(郎咸仁,2009)o目前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了以生态旅游、特色养殖、绿色食品、兴

4、安北药、林产工业和矿产开发等为主导的生态型接续产业,从2006年开始,通过建立对俄经贸合作区增强了产业集聚效应,通过建设重点产业项目加速了新型工业化进程,截至2010年,大兴安岭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8.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415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16户增加到2010年的33户,优势特色产业占GDP比重达25.2%。2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接续产业发展瓶颈“十一五”期间,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接续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制约林区经济发展的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2.1可采资源面临枯竭大兴安岭国有林区虽然实行了“天保”

5、工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大兴安岭国有林区自开发建设以来,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林业经营思想的偏差,重采轻育、重取轻予,其区内国有森工企业长期超负荷承担国家木材生产任务。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林业陷入了“两危”境地,积淀了诸多矛盾,当前的森林资源情况异常严峻。可釆林木资源的逐步枯竭,木材产量的大幅下降已经将那些单纯依靠原材料粗加工的林产工业逼上绝路。2.2体制机制问题影响深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逐步确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退出,大兴安岭国有林区虽然进行了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但计划体制的深层次障碍仍未消除,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和林业集团公司是一套

6、人马两块牌子,地方党政管理归黑龙江省,林业集团管理归国家林业局,全区范内的林业局、县(区)政府也是这种管理模式(许俊杰,王志伟,2011)o政企合一、企业办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让企业包袱沉重,发展的路上举步维艰。2.3主导产业和微观经济主体衰退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形成了单一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具有较强资源依赖性的产业结构。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森林保护政策的出台,再加上资源的不断消耗,传统的森工产业日益暴露出严重的问题。木材的采伐由于国家限制,生产规模日益缩小,而应当成为替代主导产业的木材加工业又都规模较小、技术开发能力差,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较低,生

7、产效益不断下滑,产业整体处于不断衰退的过程。其他新兴产业虽有所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短期内难以成为整个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国有企业的改革与主导产业升级任务的双重叠加,使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变得异常困难。2.4社会问题突出实施“天保”工程后,随着木材产量的不断调减,加之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林业产业的萎缩,森工企业富余职工比例不断增加,失业和隐性失业的人数不断增多。由于林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就业门路十分狭窄,并且这些职工大多数年龄偏高,缺少技能,森工系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此外,由于森工企业整体衰退,企业效益下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