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ID:44622755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美育_第1页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美育_第2页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美育_第3页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美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美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美育摘要:木文在论述美育的基础上,提出提倡地理美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地理美育的独特性、和谐性、复朵性三大特点作出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把美育贯串在地理知识教学、徳育教学、实践教学、言传身教当中,去实现地理教学中的美育。关键词:美育地理美育地理教学1美育整个人类发展的丿力史,就是一幅在征服口然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口身的场史画卷。审美教育则是人类完善自身的、规模巨大的人类工程学,具有深刻的、教育学上的人道主义内涵,它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教育要素。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也称美感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具有止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

2、、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1]。早在18世纪,德国箸名的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美育”概念,并论述了美育的口大作用。他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2「但美育的实践,在人类的教育史上却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时期。在西方,古希腊的帕拉图和亚里斯多徳已开始注意到美育;在我国,孔子十分重视的“诗教和乐教",就是美育。我国近代史上大力提倡美育的首推蔡元培先生,他把美育当作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美育在学校教育中有了明确的地位。新中国建国初期,提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为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由于I•年动乱,致使真假不分、美刊颠

3、倒,美育不堪一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美育的重要性才被重新认识。自80年代中期以來,在各界有识Z士的强烈呼吁下,重视美育,加强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共识。特别是近几年來,国家提出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J句素质教育转轨以來,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小乃至整个社会文明建设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更是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地理学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提倡美育尤为重要。正如钱学森所说的:“地理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社会美和艺术美是人们创造劳动的产物,与普遍的颇具生动性和物质性的自然美相比较,富有更高

4、级、更广泛的情感性和思想性。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以及现实存在的许多人类物质建设的业绩,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二大力挖掘地理中的美育成分,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四冇”人才具冇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丿力史彩响;地理课中进行美学教育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面向21世纪培养更多更优秀跨世纪人才的需要。2地理美育及其特点地理美育就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审美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捉高人们对地理环境美的观察和欣赏的能力,以及对表现地理环境美的艺术作品的欣赏、鉴别和创造的能力,陶冶人们的审美情操,扩展人们的生活志趣,爱国主

5、义思想和改造□然的胸怀[3]o地理美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可以指导教师:戴仕宝老师山、海、原野之美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祖国大好河山之壮丽、自然资源和名胜古迹之丰富、各族人民之勤劳智慧及其伟大的历史创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焕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和党的热爱。2」独特性独特性是地理美育特点之一,也就是地理美育的区域性。中国是个旅游王国,既有十八大名胜,又有旅游胜地四十佳,但每个景区都有其独特的一面,都有与众不同的一而。五岳Z首的泰山气势Z磅礴;西岳华山四壁Z陡险;安徽名山——黄山众峰之奇姿;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娥眉山掩之高秀;青城境界之幽深;长江三峡之雄伟;滇池水面之坦荡;内蒙

6、古大草原之广袤;杭州西湖和桂林山水之媚丽,都口J以成为地理美育的内容。口本著名风景画家东山魁夷先生曾到我国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他写了一篇文章《中国风景Z美》,强调了“风景Z美不仅意味着门然本身的优越,也体现了当地民族文化、丿力史和精神雹我国中华民族的儿女,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和自然建立了广阔的联系,人类改造自然的痕迹到处可见,创造了屮国地理环境美的许许多多事迹,成为举世瞩口的审美对象。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物质财富的宝藏,而且也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藏。2.2和谐性地理教育总是多样统一的和谐美。它会使人们感到既丰富又完整,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地理美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多重层次和多重节奏上。

7、多重层次是指地质地貌的结构层次、土壤植被的结构层次、地表水与地卜•水的结构层次、不同纬度和不同地形区域构成的光照层次、区域景观的综合层次等。多重节奏如何体现?可借郭沫若先生的话来思索:“本来宇宙间的事物没有一样是没有节奏的,譬如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署相推,四时代序,这便是吋令上的节奏;又譬如高而为山陵,低而为溪谷,陵谷相间,岭脉蜿蜒,这便是地壳上的节奏。宇宙间的东西没冇一样是死的,就因为都冇一种节奏在里而流贯着的”[4]。郭老指出的“时令上的节奏”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