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浅谈高考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ID:44623423

大小: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高考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_第1页
浅谈高考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_第2页
浅谈高考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_第3页
浅谈高考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考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考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现代文散文阅读是我们面临的一道风景,正如“一千个人眼屮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面对它,有时无所适从,所以现代文阅读成为了学生心中“难言的痛”。学生认为做现代文阅读无迹可寻,对现代文阅读没有信心,对自己的阅读能力产生了怀疑。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有责任和学生们一起攻克这个难点,重拾他们的信心,在他们的答卷上体现出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在这几年高三语文教学屮,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现代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做题技巧”,并不断地探讨、实践、积累和总结。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一、读1•“静读”。我一直给学生强调,在阅读文章的时

2、候,一定要静下心来读,要心无旁鸯,不要带任何功利的目的,不是为做题去读。只有“静读”才有可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如身临其境之感,才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才能领会作者的意图,否则,什么也读不进去。2•“速读”。即整体粗略的速读,在速读的过程中,要了解弄清“什么人”、“什么事”以及大致的结构、思路。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除了读文本显性的信息,一定不能忽视读其他的信息,如题目、作者、题干(隐性信息)、课后注释。这些都是做题的有效信息,从中可明确作者的主耍写作意图以及命题人的意图。例如学生做过的叶稚珊的《念想儿》,文章的落款是:1989.&24长江洪水始

3、返之日。如果学生不关注此信息,就不会把握住作者对灾区人民的牵挂之情。二、划勾划阅读是一种边阅读边勾划标记的阅读方法,教师只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勾划圈点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一般让学生勾划这些内容:1.每一段前划序号。划序号目的是理清思路(分层),把结构层次理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2012重庆卷《太阳梦》,学生对本文标序号的过程,就梳理了作者的写作思路。第2题: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问题便会迎刃而解。2•勾划议论性观点句

4、、作者情感倾向句、首尾句、过渡句、总结性的语句或语段。例如《念想儿》「'带着很浓感情色彩的纪念物,北京人叫念想儿”、“乡下的、城里的母子情是一样的”、“无实物的念想儿,一样的温暖蕴藉”……只要学牛能够勾划出这些情感倾向句,就不难做出最后…道题:探究“念想”这一标题的意蕴。三、审1•审清题干。例如2012安徽卷《往事》第2题: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要明确题干让学生梳理的是“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而不是全文。1.审清题干分值。学生在答题时要做到分条作答,据分作答,一般一条一分值,或者一条二分值。换言Z,如果分值是4分,那

5、至少应答2条,最多答4条;若分值为6分,至少答3条,最多答6条。四、抓即从原文中抓取答案,从原文屮来到原文屮去。做题时,要从题目屮确定此题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來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屮是能够“抠”出来的。例如郑毅的《听秋》第3题:“秋收后的田野,容颜更显得沧桑,胸怀更显得空旷分析句子的含义。根据此句回到原文,锁定第7段,抓住本段中的“萧瑟、荒凉、从容、沉静

6、”等关键词,这句话的含义就明了了。五、答即认真规范答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要引导学生能用原文作答的题目尽量用原文作答,不能脱离文本凭主观臆断作答。以上是我教授给学生现代文散文阅读的几个步骤,我认为,学生在每一次的做题过程中注意遵循这几条步骤,便会提升自己的做题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会涉及到学生的文体知识、阅读技巧、自由阅读经丿力、人生阅历、理解能力、语言感悟力等许多因素。以上仅仅是自己从事教学以来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这些做法能否为同学们打开一扇门、推开一扇窗,从门里、窗外找到自己的阅读思路,我认为,学生还

7、需要不断地去感悟、体验。同时作为语文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适应当今语文学习的需要。参考文献[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童庆丙《文学理论教程》。[3]孙绍振《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4]王一川《审美体验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