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561-2005 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db34 t 561-2005 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ID:44625563

大小:560.2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24

db34 t 561-2005 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db34 t 561-2005 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db34 t 561-2005 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db34 t 561-2005 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db34 t 561-2005 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 t 561-2005 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561—2005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2005-12-14发布2005-12-14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DB34/T561—2005前言目前,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暂无国家级的技术操作规程,为了规范我省蚕种生产技术,提高品质,保证质量,特制定《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供蚕种生产者参照。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蚕桑服务站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李庆宝张

2、虹孔琦郑久坤孙怀珍陈斌本标准2005年12月14日首次发布IDB34/T561—2005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生产技术项目、基本要求、养蚕制种、蚕种保护、冷藏浸酸、质量检验等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生产技术操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3、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B34/T056桑蚕种繁育质量3术语和定义3.1一代杂交种按审定的杂交组合进行繁制,供丝茧育生产蚕茧用的蚕种。3.2饲育批、制种批在相同的环境下同日收蚁的同一品种(或品系)同一批次的饲育区组成的群体,称为饲育批;种茧调查符合该品种性状的饲育批或饲育区组成的一个制种群体,称为制种批。3.3越年种第一年生产、以滞育卵形式保护到第二年使用的蚕种,称为越年种。3.4即时浸酸种产下后的蚕卵在24℃-25℃温度中经15h-30h,滞育卵发育到达胚胎形成期,用盐酸浸渍处理,促使蚕卵孵化的方法,为即时浸酸孵

4、化法,经此方法处理的蚕种为即时浸酸种。3.5冷藏浸酸种产下后的蚕卵在24℃-25℃温度中经44h-60h左右,在滞育卵胚胎发育的早期进行冷藏,经过一定时间后,出库浸酸促使蚕卵孵化的方法,为冷藏浸酸孵化法,经此方法处理的蚕种为冷藏浸酸种。4技术项目及主要内容技术项目及主要内容见表1。2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DB34/T561—2005表1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项目及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养蚕制种蚕种保护冷藏浸酸质量检验项品种确定、生产条件、催青收蚁、保护要求、保护标准、蚕种冷藏、检验标准目饲育形式原蚕

5、饲养、种茧保护、浴消整理蚕种浸酸制种袋蛾、养蚕卫生5基本要求5.1蚕品种正式投产的蚕品种,应是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并取得合格证书的蚕品种。育成单位应向繁育单位提供品种性状、主要经济指标和饲育技术要点等有关资料。5.2饲育形式中日系品种采用原种分批分区蚁量育。专业场每批蚁量不得少于50g;原蚕区以户为单位分批分区饲养,每区蚁蚕以每张原种的收蚁量为原则。各区经预知检查无微粒子病后,方可同品种并区制种。生产一代杂交种应严格按审定的杂交组合进行交配制种。6养蚕制种6.1生产条件6.1.1专业场基本条件专

6、业场应力求做到大气环境洁净、交通方便、水电充足;要求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房屋结构及环境宜于药物消毒。6.1.2原蚕区基本条件原蚕区要求桑园集中成片,原蚕生产具备一定规模,应具备种茧育要求及防治微粒子病的基本生产设备和条件。原蚕户每户饲养规模应大于10g蚁量,同期内不能兼养一代杂交种。6.1.3生产用房配备生产用房配备见表2。2表2每100g蚁量生产用房配备单位:m一代杂交种蚕室蔟室贮桑室附属室房屋类别100705070蚕种场、原蚕区不论规模大小,均应配备相应的催青室、低温室和消毒灶等。3DB34/T561

7、—20052蚕种保护室按生产越年种的数量以150张/m毛种配备。6.1.4桑园蚕种生产用桑园应集中成片,具有一定规模,并建有抗旱排涝设施。因地制宜,选择适应当地条件、有利于提高蚕种质量的优良桑品种和树型养成形式;早、中、晚生桑品种合理搭配,兼顾春、秋期生产的用叶要求,并建有占桑园总面积5%-15%稚蚕专用桑园。桑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测土配方施用N、P、K化肥。桑树病虫害的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制度,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6.2催青收蚁6.2.1催青6.2.1.

8、1出库日期春期蚕种出库日期安排以本场桑品种的桑芽生长情况为主,参考当季气象预报和本场历年出库日期等情况来确定。以中晚熟桑品种开放4叶~5叶为适期。确定出库日期时应分批,适当照顾前后批开差。早秋期原种出库日期根据农村丝茧育晚秋期的用种时间来确定,以7月上旬为宜。中秋期原种出库日期以8月上中旬为适期,不能迟于8月下旬;也可依据桑园、空调设备等情况酌情提早。6.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