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效性教学

浅谈实效性教学

ID:44627032

大小:1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实效性教学_第1页
浅谈实效性教学_第2页
浅谈实效性教学_第3页
浅谈实效性教学_第4页
浅谈实效性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实效性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实效性教学浅谈实效性教学作者/闫波摘要:数学是需要学生冷静思考的一门学科。数学课真正的魅力在于用有效的学习方法简化、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这是所有肤浅的形式不能带给学生的。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知识;学习北师大教材编写组的老师曾说过〃所有的形式都是围绕着让学生学会知识并应用解决问题而适时选取的〃•那么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呢?我是从以下几点考虑的:一、课前的准备阶段我认为上课之前的准备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最重要的环节。我将其分为三步一一透彻分析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选择适合本节的个人情绪。想上好一节课不是简单地阅读教学参考书

2、,而是需要教师熟悉教材,能高度分析这一节课真正的内容和教学深浅度以及教材延仲的宽度。然后确定这节课所耍学习的知识点,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找出这节课的难点。选择适当的方式突破难点,让所有的教学都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在上课之前完成配套练习上的内容,针对性地筛选有层次的例题、习题来诠释本节的知识。其次,想上好一节课必须要了解学生在这一节课之前都有怎样的知识储备、学生接受能力的好坏、学生可能出现怎样的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教学,而教学的针对性越强,收效也越明显。最后,教师要掌控自己的情绪,数学课的内容是有不同侧重的,有些是章节的起始课内容相对轻松,有些是对定义的阐述,有些

3、是人为规定的讲述,有些是严密的推理、计算,还有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授课方式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老师采取不同的情感表现。比如,起始课的轻松活泼、定义课的沉稳自然,证明计算课的严谨冷静,应用课的循循善诱。只有能把握自己情绪的教师才能将自己的课上得有生命力,上得精彩,充满吸引力。二、上课的过程是教师一切行为的执行实施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教师在上课时要争取做到每一句话都有目的,每一句话都有教育意义。掌控好自己,不占用学生课堂吋间做其他任何与内容无关的教育,就算是再有意义也必须换时间处理,不能冲淡了教学目的。在课堂的环节设

4、计中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浅入深,新旧对比,努力让学生新接触的知识都能从学过的知识中找到可以类比的,将新知识融入I口的知识体系中。对于课堂上一些需要强化或是记忆的知识,可以采取类似语文学习的方式,先记忆然后在应用和反思中去理解知识、加深记忆。在授课中我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课都适合讨论。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集合众人的智慧解决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是流于形式的活动。同样,虽然数学课的目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但也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用实际的问题引入,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设计自然的、更符合自己思维习惯的引课,才能保证一节课开头的精彩和思路的通畅。所以不能

5、肤浅地理解"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句话,每节课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中,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他们都是主体。在随堂的练习中要有…条潜藏的知识线索,那就是教学的重点。所有的练习巩固都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所有的习题不应该过深过难,都围绕着中心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本节课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方法,过度的综合只会让学生理不清什么才是这一节最需要学习的。三、课后的作业和巩固生物学中说纶物对能量的吸收只是获得能量的10%左右,数学的学习和这一点也同样非常相似。学生每天上课中接收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一天众多学科的学习更是让学生有太多的知识需要记忆、理解,而学生不可能听过的都能记住,更不用说应用。

6、他们如果不加以复习巩固的话,一天的知识能吸收10%就己经很不错了。所以每天都必须进行一定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的思考过程将所学联系到原本的认知体系中。通过习题回忆起课上的知识,从而完成知识的同化,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是要注意〃精〃,绝不能让学生用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提高成绩,盲目地完成大量的习题不只加人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让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反而是一种抑制作用。而有计划地让学&重复做•些做过、错过的题对学生的提高可能效果更明显。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不只耍选题、批改,更要对口己的教学及口己的习题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得失,然后进行针对性的修

7、改。以上就是我对课堂实效性教学的一些浅薄认识,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总结思考,希望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提高能力,让数学成为他们受益终生的学科。参考文献:[1]孙维刚。初中数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5.[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立足课堂,减负增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徳育初一数学教学论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